通訊員 張祿
在民政部近日發布的2022年度“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表彰名單中,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成為我市唯一上榜的基層組織,再獲“國字號”新榮譽。
近年來,平利縣高點站位謀劃,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深化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改革創新,以“十小惠民工程”為切入點,以宜居環境和便民服務措施促進群眾安居。同時,立足搬遷戶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精神充實的和諧社區,發揮“愛心超市”等獎勵激勵作用,將道德評議、移風易俗等活動向搬遷群眾擴展,深入推進“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形成既有“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又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
錦屏社區積極探索群眾“點單”、黨員“接單”模式,以群眾需求作為導向,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全方位、立體式為民辦實事。
“汪書記,我反映個事情,我們安置樓附近的供水管道因為時間久了,加上最近早晚氣溫低,水管破裂出現了漏水情況,影響了我們正常用水,希望你們能及時解決一下。”錦屏社區居民張大勤說。
“好的,我們馬上到。”到達現場后,錦屏社區第一書記汪洋與社區“兩委”干部實地查看了水管漏水情況,第一時間聯系技術維修人員現場協商解決辦法。在眾人的通力配合下,水管不一會兒就修好了。
“由于社區居民來自四面八方,文化素養、民風民俗等不盡相同,為了確保搬遷群眾能長久融洽居住,我們積極探索支部共建新模式,推行了‘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受眾評單’的‘四單’服務模式,通過辦好群眾‘微事實’,多渠道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重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和煩心事。確保搬遷群眾快速融入社區生活。”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介紹。
在長安鎮金沙河村的“安心菜園”里,一年四季種滿各種時令蔬菜,夏天有豆角、茄子,冬天有菜花、蒜苗……青翠欲滴,生機盎然。望著長勢喜人的各類蔬菜,該村搬遷戶邱長桃喜上眉梢。“政府為我們考慮得真周到,搬到新房住,還能有菜地種,既方便省錢,又鍛煉身體。”和許多搬遷戶一樣,邱長桃不僅搬進了樓房,還分到了自己的“安心菜園”。
“安心菜園”是長安鎮長安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后續扶持項目之一。為了方便搬遷戶搬到社區后的生活,該鎮通過流轉土地,平整后劃分成一個個50平方米的地塊,地塊間設0。8米寬水泥通道,用磚建起隔離帶,按戶分給搬遷群眾耕種。
“把‘安心菜園’分給搬遷戶,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能自給自足,節省生活開支,有歸屬感,增進鄰里之情。”該鎮負責人介紹。
為切實幫助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平利縣實施了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臺、小庫房、小菜園等的“十小工程”,從而補齊安置區基礎設施短板,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優化搬遷群眾管理服務,推動新民風建設,全面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