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各幫扶單位進村入戶排查走訪。 張楨 攝
通訊員 吳文兵
為穩步推進陜西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整體提升鞏固銜接工作質效。近日,平利縣在全縣開展“五看五查五提升”專項行動,動員各鎮各幫扶單位全面進村入戶大排查、大走訪、大提升,對標對表、補短強弱,助推鄉村振興上水平。
入戶“五看”固成果
一看農戶收入。核查農戶收入是否達標、是否穩定增長、是否賬實相符。采取兌付惠農政策、分配集體經濟收益、增設公益崗位、聯系就業崗位等幫扶措施增加農戶收入;二看三保障水平。看唯一住房存在安全隱患的群眾,采取過渡安置、危房改造等措施情況,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看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延緩入學、請假休學、送教上門資料,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無失學輟學。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確保脫貧戶、監測戶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參保率達到100%。看群眾用水量是否充足、水質是否達標,確保群眾安全飲水得到保障;三看幫扶措施。看脫貧戶、監測戶是否全部落實幫扶聯系人或幫扶責任人,是否定期走訪并落實幫扶措施。看監測對象幫扶成效是否明顯,風險消除是否真實。因疫情收入驟減的脫貧戶、監測戶落實促進增收措施,防止出現返貧致貧;四看環境衛生。看農戶房前屋后是否干凈整潔、農具雜物是否有序堆放,引導農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看鎮村開展“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專項行動情況,維持良好的村容戶貌;五看信息數據。導出系統信息采集表,入戶核查基礎信息,加強與系統信息比對,及時匯總研判,逐條修正,確保數據信息精準。
到村“五查”促落實
一查監測幫扶。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落實情況,防止應納未納、體外循環。查幫扶措施是否有效,風險因素是否消除。查群眾監測幫扶政策知曉率和滿意度;二查產業就業。查經營主體聯農帶農機制落實,兌現各類產業獎扶資金;查村集體經濟“消薄”情況,建立收益分配機制。確保有勞動力、有發展意愿的脫貧戶、監測對象家庭均有特色產業和產業幫扶措施。確保有勞動力的、有就業意愿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三查搬遷后扶。查集中安置區“六小工程”配套是否完善。搬遷人口《居住簿》發放是否到位。安置區產業園區和社區工廠(幫扶車間)配套是否到位、是否存在“零就業”家庭;四查駐村幫扶。查幫扶單位人員選派、落實駐村要求和管理制度、履行工作職責情況;五查鄉村治理。排查基層組織建設和管理機制、平安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數字鄉村建設任務落實情況。
五個“提升”聚合力
一是提升信息數據質量。對國家鞏固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監測信息系統、陜西省防止返貧預警監測平臺、安康市鞏固銜接大數據平臺中各類基礎信息,常態化開展監測系統信息數據篩查,研判分析、發現問題、交辦整改,不斷提升系統信息質量。對全縣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務工就業信息進行抽查、反饋和修正,對數據信息突出問題跟蹤整改問效。全面核準脫貧戶、監測戶家庭人口基礎信息、聯系電話、成員教育、勞動力就業、家庭收入等各項信息,及時修正系統誤差,做到賬實相符;二是提升問題整改成效。對今年以來中省反饋的“五個批次”問題整改完成情況開展“回頭望”,對認領問題再研判、整改措施再研究、長效機制再探索、印證資料再完善,達到研判到位、認領全面、措施可行、結果真實、印證有力的效果,嚴禁數字整改、紙上整改。對問題整改工作實行提級審核、交叉督導、逐項驗收;三是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對照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年度重點工作責任清單,倒排工期、加力推進。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29個示范村村莊布局分類、13個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年度改廁等重點任務。積極開展文化下鄉,實現鄉村文化活動常態化。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八項工程”,持續推進“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全面完成年度改廁等重點任務。規范垃圾、污水集中處理,推進“兩廠(場)”運維管理,確保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四是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樹牢底線思維,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每周對信訪矛盾、媒體輿情等風險隱患進行排查研判。對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回應,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五是提升幫扶認可度。開展全覆蓋入戶走訪,宣講政策,掌握動態,落實幫扶措施,盤點政策清單,密切干群關系。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做到勤入戶、常聯系、多辦實事,贏得群眾理解和滿意,提升群眾對幫扶干部及駐村工作隊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