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海峰
盛夏七月,雨后清晨,走進平利縣大貴鎮后灣村,綠油油的皺皮柑園,涼爽宜人。
“每年11月過后,金燦燦、沉甸甸的皺皮柑掛滿了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果香,不光十里八鄉,上到平利城,下到安康市,總有不少游人慕名觀光,帶上幾斤、幾十斤皺皮柑與親朋好友品嘗。”縣、鎮人大代表、后灣村黨支部書記陳進明自豪地說。
“大貴鎮加強人大代表與選民聯系,活躍在選民身邊,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心聲,在鄉村振興中履好職,一大批人大代表跟陳進明一樣帶領全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大貴鎮人大主席杜全福說,“后灣村發展柑橘園500畝、茶園300畝,2021年僅這兩項為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
在王恩高的柑橘園里,他正趕著墑補黃豆苗。“陳書記說了,糧食經濟一把抓,橘園套種黃豆,一地兩用一地雙收。”王恩高高興地說,“我們家的柑子‘吃’的都是菜籽餅和有機肥,個頭大、產量高、品質好。雖然只種了4畝,去年賣出了3萬多元。在陳書記的帶動下,我們的產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
后灣村打造“茶旅新村”,規劃布局以中壩“綠色茶園”和埡坪“金色橘園”為核心的“后灣環線”,建設“休閑文旅+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綠色茶園”和“金色橘園”圍繞“一園多業、一地多用、一園高效”目標,實施“產業引領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建成中壩生態經濟復合產業園,引進3家經營主體,托管高效茶園,發展柑橘、苗圃、絞股藍等產業,實行村集體土地入股共同經營,按合作社收益的15%產生村集體經濟收益,確保村民穩定增收、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后灣村引進了田園綜合體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托管高效茶園300畝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苗圃100畝、絞股藍300畝 、中藥材100畝、柑橘500畝、草莓及蔬菜100畝;新建社區工廠1家,成立合作社7家,組建成立了平利縣進惠眾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