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媛媛
干凈整潔的街道、安靜舒適的院落、滿眼綠色的“糧倉”……平利縣幸福廣佛走在鄉村振興的陽光的大道上。
一田三用
“每尾魚苗2兩重左右,每畝投放200尾左右,已投放50畝”,6月28日廣佛鎮松河村黨支部書記劉詩安對筆者說,“夏季稻魚共生,冬季再種一茬油菜,一田三用。”
廣佛鎮松河村富硒水稻種植基地360余畝,是“松河、鬧陽坪產業長廊建設”基地起源地。廣佛鎮松河村突破創新,以稻為主、以漁促稻、稻漁共生,冬季再度“營業”,種植油菜,實現一田多業、一水多用,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一地兩收
“我們這里海拔高,氣溫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往往別的村還在播種,我們的農作物就已經開始出苗了,農作物產量也不高,今年推行了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后,實現了一地兩收,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產量,群眾的收入也提高了。”廣佛鎮東山寨村黨支部書記楊昌學向筆者介紹到。
廣佛鎮東山寨村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只見綠油油的黃豆苗已經冒出了頭,像是鼓足了勁,似乎要和旁邊的玉米苗一決高低。這個示范點由合作社組織專人進行除草、防蟲,統一種植管理。據悉,截至目前平利縣廣佛鎮已完成大豆種植面積6000余畝,建成縣級示范點1個,鎮級示范點2個,村級示范點12個。
“三聯”發力
自 “三聯”共建模式實行以來,香河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得更好了,群眾的就業崗位增多了,口袋鼓起來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讓更多的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老有所依,小有所養。
據悉,廣佛鎮香河村將400畝茶園流轉給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同時注入資金200萬元,按照股份占比獲得紅利,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企業采取吸取勞動力就近就業、流轉資源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三聯”共建、一地兩收、一田三用只是平利縣廣佛鎮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小小縮影。近年來,平利縣廣佛鎮加強黨建引領,通過不斷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積極打造基層組織堅強有力、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