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程小莉
日前,來到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三秦電子加工廠,看到車間寬敞明亮,機器整齊劃一,員工動作熟練。有一個身影穿梭其間,耐心指導新員工各項技術要點,偶爾還嘮兩句家常,氛圍顯得輕松和諧。他就是三秦電子加工廠的負責人孫自立。
工人們說每天看到他都是樂呵呵的,看到人都會很熱情地說一句:“來喝杯茶呀。”大家也會熟稔地叫他一句“孫總”。孫總這個稱呼是對他本人的尊敬,也是對他二十來年自強自立帶領鄉親共同致富奮斗之路的濃縮。
1999年,孫自立便帶著妻子離開家鄉,懷著滿腔斗志毅然南下,探尋新的發展道路。然而現實卻給了夫妻倆當頭一棒,廠里新機器的按鈕標識全是“洋文”,這可難壞了山里娃,中文的都還沒弄懂,全是英文這可要了命了。但年輕的孫自立并不想就此認輸,立即買了一本厚厚的字典,每天向廠里的前輩請教,一有時間就在記單詞、背詞意,經過不斷努力,終于克服了英文的大難關。
轉眼間,十幾年就過去了,夫妻倆都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但父母卻也日漸年邁,南漂的日子里,思念家鄉的情緒也越來越濃。2013年,擁有十幾年電子產品加工生產經驗的孫自立決定帶著妻子返回故土,在家門口創業辦工廠,帶領父老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創業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實屬不易。那時候的老縣鎮還屬于秦巴山區深度貧困地區,交通不便,要設備沒設備,要人力沒人力。經過夫妻倆不斷探討,四處找朋友協調,終于在一輛從深圳回來的大巴車上,裝載著8臺大機器,經過20多個小時的顛簸,回到了這個小鎮。
萬事開頭難,設備的問題解決了,卻招不到人,左右打聽,只找到兩三個親鄰抱著懷疑的態度先來試試。孫自立堅信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當第一個月工資發放到員工手里的時候,便成了最好的招聘信息,這里離家近,上班時間沒有強制要求,工資按時發放,多勞多得,同時還能兼顧家里,漸漸的電子廠大家庭的人員越來越多了。
孫自立的三秦電子加工廠始終秉承“帶動搬遷群眾就地就業、困難群眾脫貧就業、殘疾群眾生存就業”的核心思想,先后開辦社區工廠和加工車間5處,多年來,帶動包括貧困戶和不影響工作的殘疾人員120余人就近就業,更好地滿足老縣鎮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