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胡瀟)“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里。”平利縣大貴鎮現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個,累計吸納志愿者200余人。站所圍繞“黨建+志愿服務”模式,在常態化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和志愿服務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新民風、玉米大豆種植、反詐、惠民惠農政策宣傳等工作,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精彩紛呈、卓有成效,真正開展到群眾心坎上。
“志愿紅”將“課桌”搬到田間地頭和院落
“看著鎮村干部穿著紅馬甲穿梭在我們的苞谷地里,累得滿頭大汗的,態度還那么好,技術講解得也很周到,我感覺很受用,很受鼓舞,我今年一定要把我家地里的玉米大豆套種好。”在各村地頭忙著糧食生產的農戶們頻頻點贊。
各村志愿者開展送“學”到一線活動,將理論宣講的“小課桌”搬到了田間地頭和農戶院落,在宣講新思想、新理論、新政策的基礎上,為黨員、群眾帶去反詐常識、農技知識等書籍報刊、宣傳手冊。志愿者們以院落會宣講和探討等形式,把最新政策理論轉化為干部群眾在“實踐”中真抓實干的不竭動力,以“學風”引領新時尚,進一步厚植美麗鄉村的思想底蘊。
“志愿紅”為村落扮“靚”振興底色
在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中,儒林堡村駐村工作隊和志愿者們向村民們宣傳打造“魅力大貴·農旅新村”的目標和“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的工作要求。身穿紅馬甲的干部帶頭示范,他們帶上掃把、鏟子、垃圾筐等工具,定期活躍在街頭巷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時間長了,村民們也爭相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凈凈,爭創“十星戶”“示范戶”。“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開始個別群眾不理解,時間長了,他們也都積極參與進來,這讓人很有成就感,同時,群眾的獲得感也更強了。”大貴鎮公事站干部魏落深有感觸。
白墻黛瓦的徽派民居煥然一新,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綠油油的稻田錯落有致……村民們說:“在我們儒林堡村,產業有看頭更有‘賺’頭,環境好、民風好,外面游客來了總夸這里是世外桃源。”
干部帶頭示范、群眾積極參與,在這里,“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生活美”已經升華為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志愿紅”以文明“潤澤”美麗鄉村
大貴鎮半邊街村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干部為成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工作職責,明確任務。廣泛“招賢納士”,吸納“兩代一委”和新鄉賢,共招募志愿者15人,成立了文化潤民、政策惠民和學雷鋒3支志愿服務隊,定期組織開展層次多樣、內涵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有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向縱深發展。
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搭建文藝活動“鄉村舞臺”、開展院落會、關心關愛留守人群。用“黨建+”引領“志愿+文藝下鄉”“志愿+政策服務”“志愿+扶弱濟困”等志愿活動,進一步激活鄉村新民風新氣象。挖掘民間文藝、良好家風家訓、鄉賢故事,以“文”化人,讓志愿者精神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共發展,切實打通聯系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推進基層微治理和精細化服務水平上臺階。
全鎮志愿者身處各行各業,在各自的陣地里發光發熱,默默擦亮“志愿紅”的底色,為“魅力大貴·農旅小鎮”貢獻不竭動力,在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中一次次點亮“大貴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