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桐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莊道路整潔干凈,垃圾車定期清運,河水清澈見底,往日那個貧窮、閉塞的小山村一去不復返了!”茶余飯后,漫步在集鎮休閑步道上,感受著家鄉的巨大變化,蘇世勤不住感嘆道。
時下,走進平利縣興隆鎮,眼前如同一幅山水畫卷。
“現在搬到社區住,環境好了,交通便利了,大伙兒也都慢慢養成了好的衛生習慣,垃圾也不亂扔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鎮集中安置小區冠汝社區內柳樹成蔭,枝頭上的小鳥歡快地叫個不停,搬遷戶郭作金臉上堆滿了笑容。
郭作金原來住在熊兒溝村周家院子,早年間他和妻子常年在外務工。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夫妻兩人只能回鄉待業。看著社區環境越來越好,好幾家社區工廠相繼落戶自己樓下,郭作金夫妻倆決定留下來。媳婦在社區工廠上班,每月工資比以前在外打工掙得都多。郭作金則在周邊的產業園內務工,一年下來也能賺好幾萬塊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來,平利縣興隆鎮以創建國家衛生鎮為契機,圍繞“生態立鎮、產業強鎮、旅游興鎮”目標,找準自身定位,打造生態農業園區,帶動群眾致富,真正實現了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取得了生態和經濟的雙贏。
為進一步推進提升人居環境,鎮上建立了一周一報告一督查一通報的工作機制,由分管領導督、聯村領導抓的方式,實行每周通報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度,扎實推進整改落實,進一步促進了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在鎮村齊抓共管中,始終堅持群眾共治共享,積極探索“河長+警長+護河員、總路長+路長+護路員、街長+四包農戶、林長+護林員、園長+經營主體”的五長制責任體系。同時,建立村規民約,強化社會監督,引導農民群眾自覺從源頭減少垃圾亂丟亂扔、柴草亂堆亂碼、農機具亂停亂放、污水亂潑亂倒、畜禽亂跑、糞污亂排等不文明、不衛生的行為,培養了群眾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