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胡瀟 李延羽)“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初夏,正是插秧最佳時節。大貴鎮的田野上漸漸忙碌起來,一片片水稻田被整理得平平整整,猶如一面面巨大的鏡子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
水田里,農機轟鳴,農戶們挽起袖子,卷起褲腿,來回穿梭,或趕著耕牛,或俯身插秧,掀起了今年的插秧熱潮。在低頭躬身之間,一排排嫩綠的秧苗就齊刷刷地立在秧田中,隨風搖曳,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景。秧苗青青,每一株都飽含著人民群眾對豐收的期盼。
“每年立夏之前,就開始整田,待春雨之后,氣溫回升,便搶季節栽秧,栽早一點,秧苗發多一點,我們收成就好一點……”正在田里插秧的農戶笑著說道。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原生態、無公害,富硒大米滿足了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正在嘉峪寺村育苗基地查看秧苗長勢情況的寶銀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銀胸有成竹。據了解,今年該鎮在儒林堡村、嘉峪寺村、后灣村分別建設了500畝、750畝、300畝富硒稻油示范基地,目前正在陸續插秧中,6月完成水稻種植,秋后畝產值預計達3000元。這為集體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引擎。
自春耕以來,該鎮搶抓時機,對長期外出務工、家中無勞動力的農戶,引導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方式,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把撂荒地整合起來,積小成大、積少成多,建設千畝富硒稻油基地,累計對老堰渠道清淤1500米,堰渠修復300米,新修田坎1500米,新修產業路600米,新修水渠360米……搶抓農時,“保糧擴種”,打造“魚米之鄉”。
為做好泡田、耙地、育苗、移栽工作,縣鎮農技專家和各村駐村工作隊從農機支持、技術保障、傾情服務到秧苗品種、良田改造等為農戶提供精細化服務。進村入戶“傳經送寶”,深入田間地頭“把脈問診”,及時了解土地翻整、水田泡水、溝渠通暢情況,及時修復灌溉設施、疏通溝渠,并堵住跑水源頭,確保蓄水充足;組織農戶在清明前后先把種子撒到田地里,定期進行管護,培育壯秧,保證秧苗質量;積極引導農戶抓住氣溫回升、雨水充沛的有利時機進行水稻秧苗移栽;及時發布天氣信息,提醒農戶做好應對措施,幫助農戶做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不斷提升種植效率,提高水稻單產,切實解決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確保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據悉,今年以來,大貴鎮緊緊圍繞“魅力大貴·農旅小鎮”的發展目標,圍繞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聚焦糧食生產,以富硒稻油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實施“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示范引領作用,做好宣傳、指導、服務工作,帶動廣大農戶積極參與糧食生產,不斷推動產業集中化、規模化建設,激發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為全鎮糧食穩產豐收和產業振興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