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瀟
她是鄰居眼里的“熱心腸”,是同事口中的“勞模”,也是困境兒童心里的“知心人”,更是讓群眾豎起大拇指的好干部。她的身影活躍在小區人居環境整治、為人民服務、公益活動的最前沿,如一盞明燈,照亮人心,溫暖社會。她,就是平利縣人社局干部胡昌玲。
熱心腸的“美化師”和“義務調解員”。胡昌玲所在的小區沒有物業,得知負責本小區的環衛工人手緊缺且工作量大,她就默默拿起鏟子、掃把打掃小區,十幾年如一日,周末經常一干就是一上午,大汗淋漓;平時上下樓在小區看到有垃圾,她總會熟練地彎下腰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鄰居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看著煥然一新的樓道和小區院子,都夸她是“人美心善的環境美化師”,也紛紛加入清掃隊伍。她說:“人居環境整治,人人都是責任人,況且平時養成良好習慣把環境衛生搞好,大家住著很舒服。”
小區就是個大家庭,她這樣想,也付諸行動。不只是打掃衛生、宣傳愛國衛生意識,她還做“義務調解員”,把鄰居視為親戚。鄰里鬧矛盾,她主動上門調解,哪家有困難,她主動伸出援手。有她的地方,滿滿都是正能量,大家親切稱她為“熱心腸”,有難題都尋求她的幫助。她說:“城市要發展,可農村的那種淳樸的鄰里關系不能斷,我們的小區就很融洽、和諧,我們都有呵護它、建設它的責任感。”
事無巨細愛崗愛家的“勞模”。胡昌玲在單位總是主動付出,甘于奉獻,能一個人干的工作她都耐心細致做到近乎完美,不叫苦、不喊累。萬一要加班,她會換位思考,考慮同事們的家庭情況,體諒家中有難處的同事,把工作安排妥當。在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下,不知不覺她就成了大家的“知心人”。
遇到棘手問題,她沖鋒在前,妥善處理各種群眾訴求和矛盾,她說:“凡是進我們辦公室辦事的人,不管是什么業務,涉及、不涉及本單位的都要幫忙解決,讓他們滿意離開。”能解決的事現場解決,解決不了的事協調限期解決,不是業務范圍內的事多方咨詢尋求幫助解決。有一次,一位大爺辦事錯跑進她辦公室,急急忙忙、語無倫次、滿頭大汗。她微笑著遞上一杯熱茶,耐心詢問,用心安慰。詳細查看了大爺手中的資料之后,她大概明白了大爺的訴求,便主動聯系多個部門咨詢,最終解決了問題。老大爺豎起大拇指,直夸她是“黨的好女兒,老百姓的好干部”。
退休老干部、參保單位經辦人員、同事們都喜歡找她訴苦嘮嗑,她會從政策和情感上積極去引導,讓他們理解和信服。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大家,她取得了心理咨詢師證書,她的“心靈雞湯”滋養了更多人,她所在的股室被公認為是“最有溫度”的辦公室。
她經常給同事們講“模范家庭”的秘密,她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遇見任何事情要反思自己,多看他人優點,家庭要靠智慧去經營;一定要用心盡孝,越孝越順……家和萬事興。”
熱心公益“光熱耀眼”。2014年她加入了安康援助少年兒童協會,數年來,她的周末和節假日都在公益路上,給孤殘兒童、困境兒童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勵,為孩子們帶去信心和力量。生活并不算富裕,她堅持把自己的工資擠出一部分資助困難兒童,她是水滴籌、輕松籌捐、安康慈幼機構殘疾兒童定期捐助等公益活動的“常客”。40余名困境兒童在她的“牽線下”得到愛心人士的長期幫助。
胡昌玲說:“平凡的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可以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環境衛生搞好了,鄰里和睦了,同事團結了,群眾滿意了……我們能有更多的精力,在公益路上發‘光和熱’,去溫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