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小彬
在平利縣正陽鎮鄢家臺村磨石灘內,30個直徑10米、深度1.2米的圓形陸基式養殖池次第分布。
“基地主要養殖的品種是金鱒、虹鱒和西雜鱘,對水質有很高的要求,這里生態環境好,很適宜生長。”基地負責人廖和兵介紹。“我們引用高山溪流,實行流水生態養殖,全程科學管控,主要喂食中藥材及高端飼料,養殖出來的魚肉質緊實、味道鮮美,深受市場歡迎。”
正陽鎮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境內溪河依山流淌,有正陽河、龍洞河、南溪河等大小河流16條,流域面積約50平方公里,是嵐河的源頭,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天然含有鋅硒等微量元素。
近年來,正陽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培育本土能人大戶廖和兵,成立平利縣清泉綠色冷水魚養殖有限公司,投資1200余萬元,在南溪河村、鄢家臺村發展高端優質冷水魚養殖,2021年,鄢家臺漁業現代農業園區成功申報市級農業園區。并通過“支部+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模式,與90余戶群眾簽訂協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使群眾在發展中分享紅利。預計2022年底,基地年產魚可達60余萬斤,產值達900余萬元。
“黨支部將靠近水域的一部分集體土地承包給廖和兵,把租金收入作為村集體經濟來源的一部分,用于改善村內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同時村上有30個農戶與廖和兵簽訂協議,使他們在發展中持續穩定增收。”鄢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鄢代紅說。
好山好水才能養好魚。近年來,為保護水生態環境,該鎮深入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捕”工作要求,以河湖長制統攬水生態環境保護,設立2名鎮級河長、10名河段長、1名河道警長、20余名河道巡查保潔員,嚴格按照禁漁期制度進行管理。同時,該鎮嚴格按照“四清四無”要求,組織相關單位,定期圍繞南溪河、龍洞河、創水河等重點河道、重點水域,全面開展大排查活動,打擊“電毒炸”以及設置攔魚網、地籠等問題,并對農家樂、民宿、賓館等重點行業,依法嚴打收購、加工、銷售、利用非法漁獲物行為等,營造自覺禁捕退捕的氛圍。
“我們通過培育本土大戶和引進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以商招商等途徑,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手續辦理、土地流轉、利益聯結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服務,讓他們放心發展。”該鎮黨委書記胡德乾說。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該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興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注重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和引進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培育本土大戶40余人,引進龍頭企業2家,成立產業合作社34家,建成加工廠19家,成功培育鄢臺茶葉、友邦核桃等市級農業園區3個,農業產業的規;、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同時,把政治素質好、群眾認可度高、符合黨員條件的創業致富帶頭人發展為黨員,抓住村“兩委”換屆契機,動員推薦符合條件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參與村“兩委”換屆選舉,基本實現每個村都有1名以上村“兩委”干部是創業致富帶頭人。
鄢家臺村吳勝勇返鄉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千畝中藥材產業園和正陽加油站;周家坪村廖邦兵返鄉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千畝核桃產業園;扶持泗水坪村黃安邦發展椴木香菇、烤煙;扶持張家壩村張昌學發展生態豬……不僅如此,該鎮還引進省級龍頭企業高英茶葉有限公司,在鄢家臺村建設茶飲產業園區;引進安康秦巴旅游有限公司簽約正陽康養小鎮項目,已建成正陽草甸巴山1號露營地。同時,圍繞草甸景區的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低空飛行停機場等過渡性建設用地已通過審批,正在有力有序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壯大優勢產業,打造旅游名鎮’的目標,把綠色生態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按照‘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機制,通過鎮村黨組織育強根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康養旅游產業,改善村居環境,強化配套鏈條,鼓勵多元創業,增創發展動能,促進個體與村集體持續增收,讓鎮域發展持續向好,老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穩步提升。”鎮黨委書記胡德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