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梁康莉
晨曦中,平利縣城關鎮新建成的黨報閱報欄顯得格外醒目,一份份散發墨香的《人民日報》《陜西日報》《安康日報》鋪展在明亮的玻璃后面。晨練回來的小區居民和正要外出的群眾停住了腳步,站在閱報欄前瀏覽最新信息。
“新建的黨報閱讀欄外觀好看,讀報清晰,中國最美麗鄉村幾個紅字很耀眼啊!”老黨員萬杰瑞站在閱讀欄前笑著說。
目前,平利縣城關鎮村(居)、機關共計35座黨報閱讀欄已按照要求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散發著墨香味的報紙引得許多路人駐足閱讀,嶄新的閱報欄、齊全的報紙和三三兩兩的看報群眾成了城關鎮的一道獨特風景,變成了美麗鄉村對外展示的“小窗口”。
“黨報閱報欄建得好!”呂能才是家住城關鎮南城社區的一名退休教師。半個多月前,看到工作人員來建設黨報閱報欄,他拍手叫好。從開始運作到實現全鎮黨報閱報欄全覆蓋,僅僅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30個黨報閱報欄進駐村街。
現在呂能才外出散步隨時隨地可以看報。有時,看到某一熱點新聞,不免與一同看報的老朋友聊上幾句,交流想法。“這才是看報的樂趣。”呂能才說,雖然現在獲得新聞的渠道很多,電視、手機、互聯網,但他還是對報紙更有感情。
“閱報欄不及時更換報紙、維護便會形同虛設,我們安排了專人負責閱報欄的日常維護。”南城社區黨支部書記葛精莉表示,將積極與郵政部門協商,力爭做到黨報每日按時送達、更新。
全鎮30個村(居)都確定了相對固定的黨報投遞地點,安排專人負責將黨報閱報欄的報紙接收、上欄、管理、養護、維修、信息發布等工作。每天清晨,都有專人從發行站點或投遞員手里領取報紙,及時張貼在閱報欄內。
黨報傳遞著黨和政府之聲,始終是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惠民信息的重要渠道。城關鎮將建設黨報閱報欄作為一項公共文化事業,不斷促進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有效擴寬黨的宣傳渠道,打通群眾看報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