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祿
9月2日,秋高氣爽,雨后的平利縣蔣家坪茶山,云蒸霧繞,猶如仙境;\罩茶山的云霧還未散去,就有游客陸陸續續來這里觀景。放眼望去,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茶樹、隨處可見的游人、壯麗錦繡的青山,構成了一幅山鄉巨變的喜人畫面。
據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寇清新介紹,該村茶園始建于1974年,發展至今,品種有些老化。2020年以來,為將茶產業做大做強,村上栽種了350畝安康當地培育的茶樹品種——陜茶1號。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性系茶樹新品種,它非常適合平利的自然環境,而且上市時間比老品種早20多天,畝產量也能增加30%左右。
“看,西邊的那片茶園,就是我們新建的。”茶山上,原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指著新茶園給游客介紹。他說,村上不僅引進了新品種,擴大了茶園面積,還對原有茶園做了改造。通過對1200畝老茶園進行修剪、深翻、施有機肥等,使茶葉的品質大為提升。
曾經的蔣家坪村,車輛上不了山,賣茶都是靠摩托車一筐筐往山下運。下點小雨,土路變泥河,人都走不了。2014年,村黨支部引進西安企業成立公司,對茶園改造升級。如今,茶業公司已擁有高效茶園基地1400畝,輻射帶動農戶種茶2000畝,每年生產銷售茶葉10余噸、產值800多萬元。
2017年到2019年,該村通過享受交通扶貧政策,累計新修道路26.2公里。路通了,就有茶商主動找上門,這讓村民們看到發展生態旅游的機遇。
為進一步推進茶旅融合發展,通村土路也被改造成4.5米寬的硬化路,游客越來越多。不少村民買了簡易貨架擺放在路邊,貨架上的土豆、野菜、茶葉、剁椒醬等山貨吸引著游人眼球,村民們感嘆:“山貨在家門口就變成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蔣家坪的茶飲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隨著游客數量激增,不少當地群眾開辦農家樂,在解決游客吃飯問題的同時,還能增收致富。
村民周芳的父親是殘疾人,家里靠著母親務工和種地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大學畢業后,周芳在村里的茶葉園區找到了工作,和母親一起管理著6畝茶園,還開起了“小芳農家樂”。一年多過去了,茶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茶園旅游也蒸蒸日上,周芳一家有了不錯的收入,父親母親臉上常常掛著笑容。
自家菜地的新鮮蔬菜和家養的雞、豬讓游客品嘗到了原生態的味道,使她家有了許多回頭客,僅2020年,“小芳農家樂”純收入就有6萬多元。在“小芳農家樂”的帶動下,村里相繼辦起了8家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