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通訊員 袁寶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寶寶對形狀的認知。回家后注意進行擴展練習,比如拿手機做示范,問問寶寶還有什么東西也是長方形的。通過生活中的各種物件,幫助寶寶加深對形狀的認知……”為快2歲的“小學員”上完1小時的一對一課程后,魏小雪又和孩子的媽媽江龍英叮囑了注意事項。
魏小雪是平利本地人,畢業后便進入城區一所幼兒園當老師,有著相應的資質和過硬的“實戰經驗”。不久前,她選擇來到城關鎮白果社區新社區工廠兒童空間,成為這里的管理員。
針對社區6個月到3歲的寶寶,魏小雪會主動與家長聯系,邀請家長帶孩子們來體驗早教課。在為預約好的家長和孩子上完課后,她又帶領剩下的孩子們一起做游戲、畫畫、閱讀。“果然專業的就是不一樣。孩子上完課后學習能力明顯更強了,也不太哭鬧了。”帶孩子上了4節課的江龍英對魏小雪贊不絕口。“社區的孩子們平時都在這里玩兒,家長們都很放心。等孩子再大一點,我也能在社區工廠工作了。”江龍英邊說邊望向孩子。
該社區工廠兒童空間周一至周六工作時間對外開放,室內設置了兒童娛樂區、學習區、圖書角、心理疏導室、成人休息區及辦公區等功能區域。社區內的適齡兒童均可免費報名入園。
“空間還制作了《白果社區工廠務工人員子女聯系卡》,詳細登記入園兒童姓名、年齡、家長姓名、聯系方式及務工企業等信息,確保第一時間能與家長聯系。”魏小雪說。同時,城關鎮積極協調社區工廠負責人為每名兒童購買意外保險,并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確保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舒心的休閑娛樂場所,進一步為工廠工人解決后顧之憂。
同時,城關鎮聯合縣團委及縣人社局開發公益性崗位,招聘專人確保兒童空間正常運轉。動員平利援少會組織的義工、志愿者輪班到兒童空間提供志愿服務,開設“四點半課堂”,開展各種益智類及教育類活動,照料、陪伴入園兒童,并對其進行課業輔導。
據悉,平利縣城關鎮白果社區是城關鎮6個百戶以上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之一,共安置612戶2121人,社情民意較為復雜。正因如此,從白果社區建成之初,各級各部門始終將社會治理放在社區建設的突出地位,凝聚各方力量,久久為功、創新服務。
“我們現在更加注重社區的‘微治理’,也就是從群眾最關心的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城市孩子享受的專業早教服務,社區的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是社會的未來。以小見大,我們照顧好孩子,就是夯實了社區群眾安居樂業的基礎。只要社區精細管理和個性服務補充到位,社會治理也就到位了。”白果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小玲感慨萬千。
如今,走進白果社區兒童空間,進門左手邊是擺滿“社區工廠牌”毛絨玩具的展示柜,往里走便是小型游樂場和一排排整齊的小課桌,桌上放著課本和孩子們的畫作。每天,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游戲、寫作業、講故事、表演節目,現在,兒童空間成了白果社區最“熱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