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軍 易彬彬
清水河發源于清水泉,是黃洋河的源頭,貫穿平利縣洛河鎮三坪村全境,清風廣場位于清水河右岸,這也是清風廣場名之由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清”字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兩岸的群眾。詹氏,村內望族,得益于家訓的誕生,使得詹氏人才輩出,成就了段段佳話。
依托家訓取其“清”。三坪村的廉潔示范村創建工作,依托詹氏家訓文化,與農家書屋并建家風家規館,充分發揮其正面教育作用。以“清”字為主基調,將山水與人文相結合,將廉政文化貫穿其中,營造出三坪村特有的清廉生態,從而使得以“清”為主的廉政文化在三坪村扎根繁衍,輩輩相傳。
加強領導明其“責”。村“支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圍繞責任抓落實,細化班子分工,明確各自崗位職責和包片聯戶責任,年初制定工作計劃,每月定期研究研判,年終進行總結表彰,年末向群眾和黨員述職,確保責任有落實,工作有實效。
強化宣傳重在“防”。加強自身建設,要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員干部猶如廉潔肌膚的每一個細胞,清正廉潔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村兩委班子、黨員干部做起”,三坪村不斷加強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力度,通過警示教育、紀律教育宣傳月、三會一課等方式,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規黨紀、廉政知識,以各類違紀違法反面典型為警醒,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思想防線、不越紀律紅線。
鄉風文明突出“曬”。社會風氣的好壞關乎經濟社會的發展,反映的是基層組織的駕馭能力,三坪村常態化抓好新民風建設,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利用道德講堂、家風家訓館等載體,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增強崇尚新風、摒除陋習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主動移風易俗。常態化開展道德評議,定期評議“廉潔示范戶”等各方面先進典型和幫教對象,通過“群眾說、能人評、榜上亮”,形成樹典型、學先進、做榜樣的全村共識。
民主監督踐行“嚴”。三坪村著力加強公示公開工作,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應用于全村重大事項決策的全過程,嚴格按照“小微權力清單”履行職責,每季度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群眾大會上公布黨務、村務、財務的支出等情況,確保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設立公開欄,重大事項和涉農惠農資金全面公示。在村“兩委”換屆期間,嚴格按照“四清”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了村級財務離任審計,給群眾一個明白,給干部一個清白。
為民辦事必須“實”。建立黨員干部實事承諾制度,村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每年至少承諾一件實事,年終納入考核。多渠道多種形式收集社情民意,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充分了解群眾祈盼、群眾需求,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著落。依托省、市、縣駐村幫扶力量,成立村志愿者服務隊伍,定期開展多元化志愿活動,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不斷提高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