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延羽)近日,在平利縣大貴鎮嘉峪寺村的稻花魚養殖示范基地,村民們正高興地領著魚苗,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今年第一批魚苗的投放,等待收獲金秋時節的希望。
清晨,送魚車剛進村,村民便紛紛提著桶圍了上去,根據自家稻田面積陸續領取“稻花魚”魚苗,看到活蹦亂跳魚苗,大家對今年的收成也充滿了信心。在稻田里,村民們慢慢地將桶傾斜到水中,一條條活躍魚苗紛紛蹦進綠油油的稻田里,在幾圈漣漪后,快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我家去年種了3畝水稻,投放了50斤魚苗,養大后以40元一斤的價格賣了2000多元,其余的都分給親戚朋友嘗鮮了。我看到效果不錯,今年便多種了兩畝水稻,準備多投放一些魚苗。”領了4桶魚苗的村民賈文林一邊往自家田里放著魚苗一邊說道。
稻田養魚是將水稻種植、養魚有機結合在同一塊農田中的良性生態循環種養產業,投資少、收益大、見效快,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2020年開始,大貴鎮在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和水稻穩產的前提下,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區位優勢,引進培育了寶銀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得到專業技術人員探查肯定后,便在嘉峪寺村進行試點養殖,通過“合作社+貧困戶”共同參與的模式和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的方式,開啟了發展“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的生態稻花魚產業。目前,該鎮稻田魚養殖面積已達350畝,有草魚、白鰱、鯽魚、黃辣丁等多個優良品種。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高稻花魚的產量,該村對稻花魚養殖示范基地進行了改造提升,開挖修建了魚凼、魚溝,確保在稻田排水曬田、施化肥、灑農藥或者夏季水溫過高時,魚可施于較深在魚溝、魚凼中。同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稻田養魚戶進行集中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種養技術,通過對秧苗進行減藥減肥和寬行窄距的栽種,減少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進一步提升稻、魚的品質,有效拓寬增收途徑。
據了解,眼下,水稻都已陸續進入返青期,此次購買引入的20萬尾黃辣丁魚苗已全部完成投放,預計7月,再投放數萬尾其他魚苗,進一步提升品種的多樣性。同時該鎮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相應的技術,目前正在全力做好稻田養魚產業推廣,以實現全鎮水田的全覆蓋,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