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金山
仲夏時節,走進平利縣正陽鎮萬畝云木香中藥材種植基地,只見郁郁蔥蔥的山坡上,連綿的云木香長得翠綠茂盛,一團團、一簇簇妖嬈盛開的暗紫色小花點綴其中。山風吹過,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甜藥香撲鼻而來,使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平利縣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治本之策,著力構建了橫向聯合興產業、縱向對接農戶的精準幫扶和產業振興體系,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鄉村畫卷在平利大地徐徐展開。
5月21日,2021年“國際茶日”陜西分會場主題活動在平利縣老縣鎮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啟動。活動當天,全國18萬網友通過“云端”品硒茶、話古茶,同時平利發布三款硒多多茶IP形象,充分展示了平利人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幸福生活。
平利縣將茶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首位產業來抓,把平利女媧茶、平利絞股藍、金陜紅紅茶打造成馳名全國的暢銷產品。同時依托茶葉品牌,因地制宜, 按照“一村一品、一戶兩三業、長中短結合”的原則,累計建成標準化茶園25萬畝,每年落實標準化絞股藍基地5萬畝、道地中藥材5萬畝,產業基地總規模達到35萬畝,實現了“人均1畝園,戶均增收1萬元”的發展目標,做到了短期抓絞股藍、畜牧、富硒糧油,中期抓中藥材,長期抓茶葉,形成了當下能脫貧、中期穩增收、長期能致富的產業格局。
“目前我們每天工量在60人左右,絞股藍只能在早晨采摘,手腳麻利的一早上有100元工錢,慢點的也有60元工錢。”平利縣神草園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殷剛告訴筆者,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群眾200余戶,戶均增收3000余元。
像神草園茶業這樣的帶貧企業,在平利共有200余家。為激發企業帶貧“內生動力”,平利制定出臺了新型經營主體帶貧相關獎勵辦法,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參與龍頭企業、園區創建工作,實行帶貧成效“四個掛鉤”政策,暨經營主體帶貧成效與財政扶持項目資金安排掛鉤、與優先落實兩權抵押貸款掛鉤、與配置扶貧支農再貸款掛鉤、與幫扶群眾脫貧成效獎勵掛鉤。通過他們積極參與,牢牢將群眾嵌在特色產業鏈中,有效解決了有生產無加工、有產業無效益的難題,切實促進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和群眾增收多贏發展。
“寶寶們,快看,這是剛沖泡出來的茶葉,快下單…… ”近日,在平利電商帶頭人王秀梅的直播間里只見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小伙子一邊用不太熟練的中文和直播間的觀眾交流,一邊展示平利的茶葉、絞股藍、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有了外國友人的加入,一時間直播間人氣大漲,大家紛紛下單購買。
種得好、養得好,更要銷得好。如今的平利,各種特色農產品紛紛走上了“互聯網+”的電商之路。正陽鎮陽荷姜通過抖音直播“帶貨”,日銷3000單,讓巴山深處鮮美的陽荷姜擺上城市餐桌;長安鎮的余新強組織公司參加 “聚劃算”活動,推出絞股藍“爆款”一天銷量幾十萬元,他年銷售額3000萬元中90%都是通過電商實現的……
近年來,平利縣下大力氣抓電商,按照“一園區、六中心”總體規劃,建成了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電商產品展示中心,縣級電商產業園、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倉儲物流中心、質量檢測中心、技術中心和11個鎮級服務站、100個村級服務點,培育1000個電商經營主體,為 “5個10萬”脫貧致富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