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金山
“我現在是副店長,每個月工資都在9000元以上,在這里工作讓我對生活充滿信心,太感謝政府的就業政策了。”1985年出生的唐文鋒是平利縣八仙鎮百好河村村民,以前為了生計干過建筑工地、下過礦,2011年因礦上發生事故導致他左腿裸關節粉碎性骨折,落下殘疾,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他自己也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2020年當地政府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參加平利縣人社局組織的免費修腳師培訓班,培訓結束后就直接和遠元集團簽約入職。
和唐文鋒一樣參加技能培訓的還有八仙鎮的康興毅,不同的是,康興毅參加的是電商培訓,培訓結束后,康興毅選擇和同學合伙做起了直播帶貨。今年36歲的康興毅2012年返鄉,依托八仙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種植葛根800畝,由于八仙鎮地處偏遠,導致眾多“山珍”藏在深山無人知,產品嚴重滯銷。為破解發展瓶頸,康興毅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今年初參加了平利縣扶貧學院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
“老師講得很細致,還有直播‘帶貨’實踐課程,我覺的這個培訓很實用,目前通過直播帶貨,每天平均能賣出50多單,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以后會更好!”康興毅一邊打包即將要發的快遞一邊對筆者說。
“今年我們已經培訓了15期,培訓內容涵蓋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農業種養殖技術等多方面,每期都有50名左右的學員,培訓完成后的就業率都在60%以上。”平利扶貧學院校長陳敬超告訴筆者,政府為了擴大培訓覆蓋面,降低參訓學員成本,整個培訓都是免費,而且包食宿,真正讓想參加培訓的人都能參加。
近年來,平利縣把開展技能培訓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按照“群眾點菜、專家掌勺、政府買單”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開展多形式、多批次實用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并實行“三包兩免”(包吃、包住、包就業、免學費、免資料費)政策,創新校企、校校聯合培訓模式,引導用工企業參與培訓全程,將職業標準、崗位要求融入培訓體系,同時抓好勞務對接,將現場招聘會開在培訓課堂,實現了“結業”“就業”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