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力 陳敬普 劉晶
一張張泛黃的電影海報,一盒盒保存完整的膠片,一臺臺訴說歲月痕跡的放映機。拉開幕布,坐在小板凳上,伴隨著老式膠片機沙沙的聲響,感受老電影放映的光陰故事。
4月底,平利老電影體驗館開館了。該館位于平利縣盛豐源公司內,全館建筑占地面積409平方米,主要分為電影發展史、平利映記、電影的味道、老電影體驗館四個展廳。老電影體驗館既留存著平利電影人的足跡和故事,也陳列著不同時期的電影物件,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和印跡。
留住光影故事,時代變遷存印記
電影是一種集聲、光、電、化學、機械等新的多門科學技術的結合體,是許多相應的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基礎上的綜合技術產物。電影又是一種大眾化的綜合藝術,具有豐富地反映生活的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地復制放映,有廣泛的群眾性。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吸取文學、戲劇、繪畫、美術、舞蹈、建筑、攝影等各種藝術的成就與經驗。
電影之于平利,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年10月,陜西省電影隊第一次來平利巡回免費為群眾放映了《翠崗紅旗》《鋼鐵戰士》《白毛女》等黑白電影。
1955年秋,陜西省電影61隊固定在平利放映,翌年下放平利縣管理,改名平利電影放映隊。接著陜西省又分配了三名經過專業培訓的學員來平利成立平利電影放映二隊。1958年,平利縣有三個電影放映隊,縣上成立電影聯隊部,管理各隊放映及區域的人事調配等工作。1960年,平利電影放映二隊改名為平利電影放映站,是平利電影院的前身。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間,電影發展不均衡,時放時停。1977年以后,是平利縣城鄉電影發展的鼎盛時期。區鄉、廠礦、企業、學校都成立了電影隊,同時普濟、秋河、廣佛、大貴、老縣、西河等在區、鄉政府駐地修建了簡易電影院和售票點。全縣還發展了8個個體電影隊,到1985年全縣電影放映隊達到58個,電影從業者122人,形成了城鄉電影放映網絡全覆蓋。
觸摸平利70年的光影印記,或浪漫時尚,或懷舊復古的電影給幾代人傳播正能量,帶來了快樂,點亮了夢想,豐富了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接收知識的啟迪、智慧的開發、歷史的回顧。電影還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喉舌作用,為豐富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縣表彰。
1986年4月,平利縣電影院榮獲省級“文明電影院”稱號。1987年平利電影被陜西省文化廳授予全省電影放映系統“先進單位”。1988年平利電影院被國家廣電部、文化部授予全國電影放映系統“先進單位”等。1988年3月平利縣電影公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
平利電影事業是新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縮影,風風雨雨七十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影片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放映設備不斷更新,從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膠片電影,發展到現在數字電影、數字影院,成功與潮流對接。
點亮夜空憧憬,時光里的追夢人
“現在提及過去的老電影雖然已是陳年往事,但是電影在我們這代人的腦海里是抹不去的記憶,有著很深的情感,就像有部電影的名字叫——‘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平利縣電影院、電影公司經理陳敬普說。
一塊塊幕布點亮了無數個夜空,一張張面孔停留在記憶深處,留下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也讓想象長出了翅膀,伴隨著成長。一個個放映員行走在路上,一場場電影活躍在山鄉,成為一代代平利人無法抹去的記憶。
20世紀60年代開始,全國各地開始組織電影放映隊,以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每年都能看上一定數量的電影,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當年,平利中學、老縣中學、西河農中、縣教師進修學校先后成立了電影隊,初步形成了農村電影放映網絡。在那個年代,電影放映機、手搖發電機以及自行車成為了每一個下鄉放映員的標配。
平利電影人的的精神令人欽佩。他們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上山下鄉,深入群眾,櫛風沐雨,披星戴月,把電影送到廠礦、企業、農村、巴山深處人民群眾的家門口,把銀幕掛在山山坳坳。有的從學校畢業就來到電影崗位上從事電影工作,直到退休年齡還在放電影,把畢生精力都貢獻給了平利電影事業;有的一家祖孫三代放電影,有父子電影隊,有夫妻電影隊,為電影教育、發行放映事業不遺余力的耕耘。
老電影放映員李德明說:“放映電影的時間長了,對這件事兒很有感情,哪怕把機器摸一下都是好的。”他的兒子李宏禹接過他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名電影放映員。李德明、梅書澤、朱永州、凌年生、羅華平......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一個個名字將永留平利電影史冊。
重溫往昔歲月,老電影館煥新彩
平利老電影體驗館的落成,是對老一代電影從業者的最好安慰,為平利電影走過70年保留了最珍貴歷史印記的貢獻,也為平利文藝百花園增添了一朵鮮艷奪目的新花。陳敬普說道:“平利縣老電影體驗館落成了,我非常激動,老電影體驗館開館能夠讓人們回憶起電影的起根發苗,電影的變遷過程,平利電影的發展史歷歷在目,這是對我們老電影人的一個慰藉。”
走進老電影體驗館,是一次美妙的感受。這里承載著平利電影的厚度,能夠感受到身臨電影院的真實,觸摸老電影的物件,體驗科技的力量,感受電影的溫度。這里收藏了縱貫平利電影發展歷程的10多臺各時期的電影放映設備,電影發電機,幻燈機,還原電影放映前播音員的溫馨提示,保留了安康市唯一臺能夠運行的35毫米電影膠片提包式移動放映機,展示了300余部16毫米膠片電影拷貝,還有展現光與影藝術原理和科技魅力的數字電影放映機。觀眾與電影的奇妙對話鋪陳開來,就是一種穿越歷史與電影對話的體驗。
平利老電影體驗館是一所科技與文化交融的綜合性體驗館,成為電影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播者,以及精神的提煉者和傳承者,提供了一處優質的文化交流場所。老電影體驗館讓那些老電影時代沉淀起來的文化記憶永不褪色,科普電影知識,引導受眾們感受電影背后的每一段故事和電影技術帶來的變化、了解電影工業化發展流程,真正意義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在寓教于樂的體驗下,了解平利影視發展,提高藝術見解。
一直以來,電影就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記錄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載體。作為社會變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電影不僅承載著人們對流金歲月的懷念和遐想,同時也成為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觀紅色老電影,重溫老一輩老革命家的英雄事跡,也將成為黨史學習重要方式之一。平利老電影體驗館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的需求,將這些紅色老電影重新搬上熒幕,使其充分發揮講好中國故事、緬懷革命英烈、凝聚中國力量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老電影體驗館的開放,不僅讓人們了解電影歷史、電影故事,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和精神激勵,極大增強學習黨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這里,來一場頗具儀式感的紅色教育,感悟信仰之美與使命之重、夢想之力與時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