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祿 李延羽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平利縣大貴鎮柳林壩村的山坡上,人聲鼎沸,一場吳茱萸種植現場會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現場,技術人員一邊示范栽植,一邊講解種植要領,“注意,吳茱萸的窩距需要2米,行距需要0.5米,苗子要栽深,覆土要踩實。”農戶熱情似火,干勁十足,紛紛提起種苗、拿著鋤頭忙活起來,大家相互協助,挖壟、栽苗、回填、覆土,按照技術要領認真栽好每株茱萸苗,種下致富的希望。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該鎮因地制宜,從產業著手發力,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吳茱萸就是其中一種。
“別小看這小小的吳茱萸,成熟之后就是村民的致富寶。”該鎮農綜站負責人告訴筆者,吳茱萸別名米辣子,果實成熟之后可以曬干入藥,具有散寒止痛和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市場需求量大,一般栽種后2年掛果,3年豐產,產量可逐年上升。
據了解,吳茱萸應用歷史悠久,雖產自秦嶺以南各地,但在該鎮還未有過種植歷史。在缺乏種植經驗的情況下,該鎮主動請來專業人員探查種植條件,“這里是黃洋河流域,氣候溫暖濕潤,田壩谷地分布廣泛,土壤肥沃且疏松,耕墾率和復種指數都很高,很適合吳茱萸生長。”專業考察人員的肯定,給大貴鎮發展吳茱萸產業吃下了定心丸。該鎮隨即組織工作人員遠赴重慶招引企業,挑選優良種苗,并邀請技術專家實地指導種植,確保吳茱萸正常生長、達產達效。
截至目前,大貴鎮今年計劃種植的1500畝吳茱萸已全部落地到位,主要分布在柳林壩、百家灣、嘉峪寺、廣興寨、湘子寨、淑河、儒林堡等7個村,覆蓋了200余戶農戶,預計畝產能達100公斤,曬干后,每公斤銷售價格可達80元左右,銷路好、市場需求量大。
今年以來,大貴鎮緊緊圍繞“產業項目建設”這一主題,立足村情實際,積極探索發展中藥材產業,通過“黨支部宣傳引導+企業輻射帶動+基地典型示范+農戶積極參與”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引導和鼓勵農戶流轉土地,勞務創收,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讓“綠水青山”變成了真正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