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通訊員 袁寶
“快點喲!后頭又追上來了。”
“加緊整,再甩他們一截。”
“再過一周這一大片估計都要開花啦……”
耙子過處,雜草無處遁形,棵棵拇指粗的芍藥“脫穎而出”。阡陌縱橫,滿目蔥郁,村民們埋頭除草,游客漫步其間,一片歡聲笑語中,各色花苞在枝頭隨風搖曳,“芍藥谷”名副其實。
“芍藥谷是小地名,以前這里不少撂荒地。現在有了園區,我們長期在這兒務工。這兩天就是給芍藥、辛夷、重樓這些藥草除雜草,基本上天天都有事情做。還是安逸,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還把屋里照看到了。”休息的間隙,平利縣城關鎮長沙鋪村二組村民袁新芳飽飲一口茶,細細道來。
芍藥谷距離平利縣城約6公里,是典型的崩裂巖地貌,山多地少并且地力較差,種普通農作物,收成、收益并不理想。但芍藥谷也有獨特優勢,這里山高水高,河谷地表水為常年流水,水質清澈,無污染,不僅海拔、氣溫、土壤等條件都很適合種植中藥材,更是一處集自然、山景、水景于一體的袖珍式景觀群落。“經過調研評估,2018年這里開始建設種植、育種示范園區,規劃建設面積1750畝,近兩年已建成1600畝,最早種植的一批芍藥明年就可以收成了。景區基礎建設也基本進入尾聲。”平利縣城關鎮長沙鋪村支部書記李仁周說。
“苗子有人提供,管護有人培訓。”據李仁周介紹,村上合作社成立后引入經營主體,有序推進撂荒耕地利用、建設園區、精細管理,大大降低了農戶自己獨門獨戶發展的風險。景區步道和康養民宿一建成,預計會有更多游客,吃飯住宿,土特產消費,這又能給村民們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近年來,平利城關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以產業薄弱村為重點,按照已有產業布局和土地利用空間,分別由書記、鎮長、分管副鎮長抓點示范,形成了園區承載、主體帶動、群眾參與的中藥材發展格局。
據悉,該鎮黨委書記包抓的2021年中藥材產業園示范點布局在長沙鋪村二組,包括芍藥谷“百草園”種質培育項目在內,預計今年新建150畝,栽植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鎮長包抓的2021年中藥材產業園示范點布局在響當河村四組、八組,規劃發展面積1500畝,目前已完成藥桃、藥杏、青風藤育苗47畝。同時,該鎮沙河村七組發展林下經濟中藥材黃姜、麥冬共計500畝,現已完成栽植400畝,4月底前可全面完成栽植任務。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第一要義。而平利城關將撂荒地變成“聚寶盆”,為農民致富增收擴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活力。該鎮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扭住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把農戶嵌在產業鏈上,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業主建園為主體,以原土地承包戶自建園為補充,鼓勵農戶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入園創業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
“中藥材產業是最具循環經濟和三產融合特征的朝陽產業。”在平利縣城關鎮黨委書記王賢君看來,城關鎮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基礎、有優勢,而且恰恰契合了后疫情時代國家的產業結構布局。
“我們將乘勢而上再發力,將中藥材產業發展措施落到實處,努力推動中藥材產業實現大突破、大跨越、大發展,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話語間,王賢君鏗鏘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