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祿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一場春雨過后,趁著天空放晴,筆者來到平利縣長安鎮洪福茶山,駐足山間,一壟壟翠綠的茶樹盡收眼底,道路兩旁的野桃花、櫻花仿佛給茶山披上了五彩繽紛的外衣。眾多的游客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光。
山下茶園里,茶樹上新冒出細尖尖、毛茸茸的嫩芽,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十分誘人。茶農有說有笑地采摘,好一派“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的景象。
又是一年春茶開采季,為確保茶農穩定增收,平利縣在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有效抓好茶飲產業復工復產,助力該產業持續發展。“我們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給茶農測量體溫、噴灑酒精,在車間加工茶葉時,全程佩戴口罩。”平利縣田珍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田珍介紹。“目前,茶農采摘的是龍井43,這個品質很不錯,出來得也最早。由于口感好、鮮爽度好、氨基酸含量高,價格賣得好,所以每年農戶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年秋天,我們都要對茶園進行鋤草、灌溉和管護,冬天要認真地保園、保苗,來年的茶樹才能早發芽、發好芽。目前茶葉銷量好,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今年的春茶剛出來,比較貴,品質比較好,一般來說,我們采芽頭的時候,不能用指甲掐,要用折采、提采的方式進行采摘,以免出現紅梗、紅葉,影響品質。采茶時有‘五不采’,即不采對夾葉、不采魚葉、不采病蟲葉、不采老葉、不采紫芽葉。”說起采茶的技巧,縣農業農村局干部黃琴如數家珍,“芽葉采回去,要經過嚴格的攤青、殺青、做型、烘干、精選、包裝等工序,才能制作出的成品茶葉。”
無獨有偶,西河鎮茶園也是一派歡聲笑語,茶農們在茶園里邊有說有笑地采摘茶葉。平利縣善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善斌介紹,該茶園有200畝,一年可采摘四季,日常聘用20余人管理茶園,采摘季平均每天50余人在采茶,全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該縣農技指導員定期到茶園查看長勢,指導幼齡茶園管理等技術,及時解決茶園管理上遇到的難題,有力提升了茶園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茶葉品質,為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城關鎮紙坊溝村富家寨茶葉基地人頭攢動,茶農們紛紛搶抓春耕生產有利時機,移栽新茶苗。據了解,該村目前已完成種植任務320畝。長勢良好的茶葉,讓村民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通過發展茶葉種植,平均每天都有15到20人在茶園務工,解決了勞動力的就業,增加了農戶收入,產業興旺發展為我們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紙坊溝村黨支部書記陳楷介紹。
俗話說,春茶早一天即是寶,“我們這個年紀了,也不能出門打工了。不忙的時候,我拿起竹簍到坡上來轉轉,既鍛煉了身體,又欣賞了美景,人的心情也變好了。竹簍里的東西倒出來就能賣錢,用來買油鹽醬醋,正好補貼家用。”家住長安鎮高峰村二組的盧洪連邊采茶邊說,只見她十指擷新芽,熟練地采摘著。
平利縣以綠色協調發展為方向,堅持茶產業突破發展不動搖,持續做大做強做優富硒茶產業,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目標,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