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趙重良 王隆)“又是一年采茶時節暖陽照,翠盈盈悠香飄,茶壟漫山繞,鉆進田間扯下笠帽春眠要趁早”。
《采茶紀》的歌詞生動活潑。清明雨后,一壟壟的茶樹上,剛露出的芽苞,透著嫩綠,毛茸茸的,甚是惹人憐愛。在平利縣洛河鎮,蔥郁的茶園、忙碌的茶農和亮麗的油菜花田構成一幅美麗的春日畫卷。
走進平利縣女媧翠峰有限公司的市級茶葉園區,伴著幽幽茶香,采茶工們挎著小竹簍,熟練地在枝葉間采摘著一抹新綠。“趁著天氣好,從早上七點多開始,我每天采茶十個小時,符合茶廠收購標準的同時還能賣個好價錢”,一位正在采茶的阿姨告訴筆者。
雖然有著嚴格的采茶標準,但田間地頭便利的收購服務讓茶農們津津樂道。“今天的茶葉品相不錯,采摘方式也正確,按照120元每斤的價格收購吧”“今年的茶園管護得好,才小半天時間我就采了1斤,剛才已經賣了130元呢”。
女媧翠峰公司的市級園區位于平利縣洛河鎮豐壩村,共有高效密植茶園800畝。業主李從平是地地道道的“茶農”,從事茶飲產業30余年來,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的茶事業從無到有,有小到大,目前已發展成為當地的茶飲龍頭企業,擁有市級園區1個,合作社成員120余戶,實現年綜合產值近千萬元。
“物以稀為貴,趁著這兩天天氣好,我計劃大面積收購并加工高品質的明前茶,萬一過兩天春寒上霜,茶葉的質量將會有所下降。或者趕上下一場春雨,茶葉大量出貨,那時便賣不起價來了”,李從平介紹道。
茶農們告訴筆者,今年的茶葉根據品質,每斤鮮葉價格從90元到120元不等,加工后的毛尖每斤價格在800元左右,與往年春茶同期價格基本持平。
“明前茶”的豐產,只是洛河鎮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縮影。近年來,該鎮立足資源稟賦,探索建立了以茶飲產業為主導的脫貧致富模式,新建茶園8000畝,總面積達2.2萬畝,在全縣率先實現“人均1.5畝茶,戶均增收一萬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