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高文濤
平安從何而來?平安就是解決好群眾關切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春節前后,平利縣公安局老縣派出所不等不靠,一如既往地把心思放在矛盾糾紛調處、信訪矛盾化解、一般案件辦理等工作上,真正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確保轄區群眾過個平安幸福年。
家住平利縣老縣鎮七里溝村安置點的馮某娥和聾啞人胡某鳳是鄰居,平日因雞毛蒜皮小事產生積怨,今天不是為個烤火盆子爭幾句,明天就是為棵菜秧子排擠對方。去年12月底,胡某鳳坐在院壩邊上曬太陽,看見馮某娥把衣服晾到她家搭好的晾衣竿上,便心生不滿,指指點點地讓馮某娥把衣服晾到其他地方去,馮某娥剛把衣服晾上,胡某鳳就用竹竿戳衣服,馮某娥一怒之下將胡某鳳摁倒在地并發生撕扯,馮某娥起身后見胡某鳳欲持竹竿毆打自己,便奪下竹竿,毆打了胡某鳳頭部一下,致使胡某鳳頭部受傷。
民警在充分收集外圍材料后,考慮當事人是殘疾人群,和對方是鄰里關系,決定適用調解處理。為化解雙方積怨,民警從雙方監護人入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教育,政策攻心,最終使雙方冰釋前嫌,達成協議。“真是辛苦你們了,為了這點小事來回跑了十幾趟,我這個老漢從心底里服了,這點醫藥費我出!”在2月7日的調解會上,馮某娥的老伴兒王某掏了醫藥費后,如釋重負地說道。
在轄區老縣村,71歲的楊老漢多年來認為自己水井被毀是因為轄區一企業施工造成,但苦于沒有確實證據,逢年過節都要到鎮村、企業去訴苦。為徹底消除這一信訪難題,老縣派出所聯合轄區司法所成立了“一把手”包案責任制,多次深入企業、當事人及周邊走訪查證,并向楊老漢提供法律援助,期間為調解也是一波三折,楊老漢索要挑水費用、水井賠償等費用上萬元,調解工作也是一度陷入僵局。年末,民警抓住主要矛盾問題,多次到楊老漢家中進行法律教育宣傳,講明利害關系,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回到調解桌上。2月4日,經過前期多方努力,最終在楊老漢及其家屬、社區干部、企業相關負責人的積極座談下,當事雙方達成協議,楊老漢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