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奕君
寒冬臘月,原本“冬閑”時節,平利縣三陽鎮卻是另一番景象,黨員干部奮戰一線,一邊防疫情,一邊抓振興。
三陽鎮地處平利一隅,鄰安康,接嵐皋,連大貴,10個行政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村8個,貧困戶1756戶4530人,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全鎮干部群眾,真抓實干、克難奮進,如期完成了脫貧任務。
站在新起點,鎮里又有了新目標,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排頭兵”。
“鄉村振興關鍵要產業振興。我們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茶葉、魔芋在縣內都非常有名,借力鄉村振興,著力在規模化、品質化上下功夫,讓產業成為享譽全縣的標簽。”鎮長張華說。
規劃在先,行動不緩。為了樹起“三陽好茶”這塊牌子,鎮上新規劃把小富溝村建成“茶業新村”,沿著山溝從下而上,全部栽種新茶。1月20日,筆者在河道兩岸走訪,只見一道道地膜覆蓋著新種植的茶苗,仿若大地的“詩行”,有些已悄然長出新芽。
“新建高效茶園500畝,新發展絞股藍100畝,新建加工廠房3家。新建桑園150畝;發展富硒糧油200畝;新發展林下魔芋1500畝,培育食用菌10萬袋。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產品增加值,力爭培育1家市級龍頭企業。”張華表示,鎮上將有序推進產業步伐。
三陽山大,山上是產業,山下也是產業,綠茶、絞股藍、中藥材生長在河道、溝渠兩岸,產業既是群眾的增收源,還成了新景觀。
離集鎮3公里的蘭家埡村,一道道梯田格外醒目,農居環田而建,村道依山而行,田園里的油菜吐出新綠,遠看山有色,近聽有雞鳴,好似一幅畫卷。
鎮黨委書記柯華說,鎮上正是搶抓鄉村振興機遇,引進了企業,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實施“農旅”開發,目前正在加緊建民宿,體驗農業正加速推進。
沿著山路繼續向上,古樹、民居、菜園,相映成景,一條小溪潺潺而下,坐落在溪旁的民宿,已成雛形。
山上如火如荼,集鎮加班加點。在社區工廠,一個個戴著口罩的村民,正忙著趕訂單,為了不耽擱時間,每天早上要早十幾分鐘趕到工廠,登記、測體溫、消毒……完成必要的防疫程序,才能進廠。
“我們將緊緊圍繞‘十四五’目標任務,堅持以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