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金山
近年來,平利縣正陽鎮積極探索扶持路徑,正視后續發展問題,開好三劑“良方”,讓搬遷戶不僅能搬得出,更能穩得住、能致富、獲幸福。
讓閑置土地“活”起來
“山上的土地租給你,我有時還在里面干活掙點錢,感覺還不錯,明年我還繼續流轉給你。”鄧明珠一邊看著2021年的土地流轉合同一邊對烤煙基地負責人說道。
鄧明珠是正陽鎮龍洞河村貧困戶,2017從海拔1200米的山上搬到山下安置區,現今子女都外出打工。65歲的她已無力管理山上的9畝土地,從2018年便閑置了下來。2020年在村支部的動員下,將土地流轉給了烤煙合作社。鄧明珠粗略地算了一下,2020年她在烤煙基地務工,加上土地流轉費,收入就有1萬多元。
正陽鎮“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802戶,絕大多數搬遷戶是由山上搬到山下,住進集中安置區。隨著搬遷的逐步深入,山上的土地出現閑置。為了讓閑置土地“活”起來,正陽鎮找準突破口,精準發力,大力實施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在正陽鎮像鄧明珠這樣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一份土地,兩份收入”的還有很多。
讓群眾腰包“鼓”起來
“范春梅3807.7元,向順芝2365元,王文軍2076.9元……” 又到了發工資的日子,正陽鎮鑫鑫美源毛絨玩具社區工廠人頭攢動,熱鬧非凡。50余名工人在工廠門前排隊領工資,個個喜笑顏開相互“攀比”著工資。
“以前在外打工,和現在工資待遇差不多,現在家門口建起了社區工廠,感覺非常棒,步行3分鐘就到了,我已經在這干了兩年多,每個月都有3000多塊錢的工資,既能顧家,還能掙錢。”在社區工廠務工的南溪河村五組脫貧戶范春梅說道。
自搬遷工作開展以來,正陽鎮就超前謀劃,大力招商引資、精心自主培育、全力吸引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目前全鎮已建成社區工廠4家,各類生產加工廠20余家,可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實現了安置區社區工廠全覆蓋,真正做到了 “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一人進廠、全家脫貧”。
讓幸福指數提起來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還沒走進正陽南溪河安置區,就聽到了熟悉的廣場舞旋律。冬季微寒,但仍阻止不了人們跳廣場舞的熱情,隨著暮色漸漸降臨,跳廣場舞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辛苦勞作一天他們,通過廣場舞抖掉一身的疲憊。
“姐,你是這個安置區的搬遷群眾嗎?”
“嗯嗯,是的,我2018年就搬下來了。”
“住了兩年,還習慣么?”
“起初剛搬下來,還真不適應,鄰居都變了,有些老習慣,一時半會改不了,好在村上考慮周到,不定期舉行文藝表演,還專門建了個廣場舞的場地,一來二去的,大家就熟了,而且每棟樓都有樓長,遇到事情了,他們總是想辦法幫我們很快解決。”
站在南溪河安置區的一頭望去,一排排嶄新的路燈點亮鄉村,錯落有致的花壇更增幾份色彩,整潔的社區環境,寬敞的社區道路,超市、衛生室、活動中心各村服務便民設施應有盡有。
為讓易地搬遷群眾搬得放心、住得安心,近年來正陽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建設“五新”社區為抓手,建設了服務便民大廳、平價商店、兒童活動、文體活動、老年人活動等服務中心。為全力促進農村居民融入社區,提升社區服務質量提供了建設基礎,切實促進了搬遷居民融入社區新環境、新生活,全面提高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