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力 周盛
平利是全國綠化先進縣,陜西林業大縣。全縣國土總面積264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71.12%,豐富的林業生態資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利條件。平利縣把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認真落實生態扶貧政策,發展林業產業,實施林業工程,做強林業園區,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農民持續增收的生態脫貧路子。
用好護林政策,崗位就業脫貧。平利縣境內森林面積282.24萬畝,森林管護量大面廣,該縣積極落實生態護林員政策,按照“縣建、鎮聘、站管、村用”的原則,積極爭取生態護林員指標和補助資金,截至2020年11月全縣生態護林員人數達到2320名,戶均年增收4800元, 5年來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累計受益生態護林員政策戶達到3176戶。
落實惠民政策,重點扶持脫貧。在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中,把退耕還林指標向貧困村特別是深度貧困村傾斜,實現退耕戶每畝退耕地有1200元的政策性收入。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實施退耕還林36.16萬畝,累計兌現資金20049.39萬元,其中貧困戶6018.8萬元,落實集體林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94.38萬畝,兌現生態效益補償面積41.33萬畝,累計兌現資金2727.78萬元,其中貧困戶兌現資金904.17萬元。
發展林業產業,增產提效脫貧。重點抓好核桃、中藥材、林下種養、特色養殖等林業生態產業,構建橫向聯合興產業,縱向對接貧困戶的精準扶貧體系。目前,建成核桃產業園18.5萬畝,林下魔芋、天麻、油用牡丹、芍藥等林下經濟種植面積15萬畝,林下養殖210萬頭羽,呈現出基地擴張、產銷兩旺,貧困群眾收入大幅增長的良好局面。
實施林業工程,助推生態脫貧。項目帶動脫貧,整合森林撫育、經濟林產業建設、造林補貼等林業重點項目,把重點工程建設與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相結合,吸納周邊貧困人口參與勞務務工,鼓勵貧困人口將林地經營權入股造林合作社。截至目前,林業重點項目累計帶動貧困2688戶、貧困人口6859人,增收139.83 萬元。
做大林業園區,引領生態脫貧。大力推行以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林業+”生態扶貧模式,指導經營主體與林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一對一簽訂5年以上幫扶協議,打造不走的林業產業扶貧工作隊。培育創建市級林業園區24個;市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個;市級山林經濟扶貧先進示范點5個;市級龍頭企業3個;省級龍頭企業4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截至2020年9月,林業園區帶動貧困戶數4899戶,帶動貧困人口14528人,貧困人口累計收入1033.7萬元。在實施生態脫貧工作中,把科技培訓、推廣貫穿始終,成立林業技術服務隊,深入村組進行現場實訓,累計培訓22326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1500余份,起到了扶貧同“扶志扶智”的有機結合,為從根源上消除貧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增加了貧困人口“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