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鄒蘭海)“地在金竹溝,地名雖帶金,滿地刨食卻養活不了家人。沒得辦法,只好把田荒了。”回想以前,村民沈道平感慨道。為了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女媧山村幫扶部門平利縣總工會聯系協調,引進偉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從2018年初開始,打造優質原生態冷水稻種植基地。該基地面積約500余畝,采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組織農戶復耕荒蕪的老稻田,實行合作社現代管理、產品回收模式,通過“買安康”等電子商務平臺線上訂購完成產品銷售,將稻米賣出好價錢。
好田好水出好稻。女媧山村稻田靠冷山泉水灌溉,稻米生長周期能長10余天,營養更加豐富,口感更加香醇。此處稻田一般都荒蕪10年以上,土壤無化肥和農藥殘留,施用菜油餅經發酵制成的有機肥,并采用傳統人工方法進行耕作種植。“最優質的稻米每斤售價能超過70元。”合作社負責人賀勝杰介紹到,在獲得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冷水稻基地于插秧時節,吸引游客通過手工插秧比賽、親子插秧體驗等趣味活動,體驗農耕樂趣,回歸田園生活。在開鐮收割時節,從各地聞訊而來的攝影愛好者、旅游觀光者紛紛舉起手機,記錄分享豐收場景。稻田不僅成為了鼓起農戶錢袋子的豐收園,也成為惹眼耐看的好風景。據了解,冷水稻基地通過勞務用工、土地流轉、產品銷售等方式,帶動貧困群眾130戶418人致富。
“今年我光勞務費就掙了1.2萬多元,相信明年也定會有好的收入。”二組村民周月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