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康偉 王慧
誰也想不到,就在幾年前,覃發樹還是靠政府救濟的貧困戶,如今卻是村里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家住平利縣城關鎮八里關村的覃發樹,一大早起來忙碌,一邊推著飼料車一邊掄起大瓢磕在圍欄上,豬仔爭相搶食。得益于豬肉價格上漲,覃發樹今年能掙七八萬元。
覃發樹一家世代種田,經濟收入微薄,一直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加之女兒上學,昂貴的學費、生活費讓原本拮據的家庭更艱難。2016年,覃發樹被村里確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單位平利縣民政局主動作為,一對一制定幫扶計劃,一邊幫他解決女兒上學問題,一邊積極幫助他謀出路,動員他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養豬產業。并為他提供技術指導、資金支持、產銷對接一條龍服務。
“我養的豬飼料是玉米、麩皮、青草等,是原生態的,品質好、口感好。”覃發樹說起自己養豬如數家珍。2017年,在縣民政局的幫扶下,八里關村實施舊圈改造,覃發樹便在家門前不遠處新建了圈舍。村里幫他協調了產業扶持貸款,還為養殖場專門鋪了產業路。寬敞明亮的養豬場,各種類型的豬分類而居,“豬仔都是自繁自養,這可是一門技術活。”經過三年的養殖,覃發樹的技術越來越純熟,成了周圍農戶一致贊揚的“專家”。不僅如此,覃發樹還養了20多只雞,種了5畝葡萄、5畝獼猴桃。
“政府還給我在白果安置區分了套新房,再也不用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了,日子越過越紅火!”這位村里的新“豬倌”臉上滿是喜悅,他笑稱自己趕上好政策,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