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隆
脫貧攻堅戰以來,平利縣洛河鎮將發展產業作為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造富民、利民、惠民的特色主導產業,實現抓產業促脫貧,興產業固民心。
科學布局打造“支撐力”。該鎮秉持“兩山”理念,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發展思路和“川壩興茶葉、林下蜂和芋、緩坡煙和藥、戶戶有養殖”的工作目標,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既彰顯特色,又切合實際,構建長中短結合產業布局。累計新發展高效茶園5000余畝,茶園總規模達到2.2萬畝,生豬1.8萬頭,魔芋1.2萬畝,中藥材5200畝,養蜂4000箱,烤煙發展穩定在1000畝,實現了“人均1.5畝茶、戶均1萬元”和村組產業全覆蓋的目標。
強基保暢提升“硬實力”。該鎮全力打通長期以來制約“引進來、走出去”產業發展目標的交通瓶頸,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通過組建專班,強化進度提醒、質量監管,及時協調解決土地征用、工程機械、小額信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全力做好項目援建和施工保障。城洛路全面完工,洛南路境內開通,五年來累計完成油返砂治理9.7公里,修復通村公路3.5公里,硬化通組道路8條20公里,建設產業路、過戶路108條63公里,修建便民橋21座、河堤5000余延米、堰道7000余米,增強了產業發展和產品流通的“硬實力”。
主體帶動增強“牽引力”。堅持黨建引領,運用“支部+X+貧困戶”模式,通過支部搭臺、黨員引路,開展“雙培雙帶”“三鄉三業”行動。吸納政治覺悟高、致富本領強、帶動能力好的致富能人和外出成功人士創辦經營主體和大戶42家。借力“三變改革”,選準承接主體,科學折股量化,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協議分紅、代工代銷等方式,充分發揮經營主體的幫帶和示范引領作用,累計帶動貧困戶1185戶,將有發展能力的貧困群眾牢牢嵌入了增收產業鏈。其中宏俊富硒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破“繭”為金壯產業、循環經濟促環保做法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19年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送培送技注入“驅動力”。該鎮注重建設“輸血”與“造血”的產業發展模式,積極協調縣農業部門開展實地培訓,針對種養殖、園區管護、采摘加工等流程開展“一條龍”式培訓,讓參訓群眾掌握科學專業的實用技術。依托“支部+”“互聯網+”等平臺,探索建立了線上培訓、田間課堂、送培到家等良好機制,累計培養職業農民61人,為實用技術支撐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