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祿 鄧海洋
“比住在老房子方便太多了!娃兒上學,我們看病,就近上班都要方便很多。”說起搬遷后的生活,平利縣城關鎮二道河白果社區搬遷戶老黨員張國安幸福滿滿。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也是“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的有效途徑。但是,農民群眾就業難,城鄉理念沖突大,所以如何讓搬遷群眾在最短時間實現安居樂業,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平利城關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強保障、服務管理促和諧、產業發展固根本、社區工廠激活力、公益崗位重建管、政策支持謀長遠”六個方面優先滿足搬遷群眾,并從就醫、就學等多方面,積極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黨建+”引領帶來新期望
搬遷群眾來自不同生活環境、擁有不同生活方式,如何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城市新生活?白果社區按照“黨建引領、以文聚力”的思路,在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豐富社區群眾精神文化上下功夫。
“組織上把指導建設新建社區黨群服務工作的重任交給我,我必當全力以赴,不負組織和群眾的期望。”3月25日,該鎮新社區工廠辦副主任、藥婦溝村駐村工作隊長鄒亮同志被任命為白果社區黨建指導員。
“感謝組織教會我們這些上年紀的同志怎么了解黨的最新時事。”白果社區80歲的老黨員袁新禮樂呵呵地說。為了更好服務老黨員,白果社區黨支部積極開展送學上門。同時,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網格化管理模式,以一百戶左右為基本單位,形成三級網格體系。通過選配責任心強、有奉獻精神的搬遷戶作為網格長,形成了“支部+黨群服務中心+物業公司+網格長”的管理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使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社區生活。目前,社區已搬遷入住的黨員有15人。
“咱們的樓都蓋得這么有特點,樓下就是幫忙照看孩子的‘兒童空間’,還有陸陸續續開業的商店、生活超市、小賣部,還有廣場舞讓我們休閑,物業的服務也這么貼心,簡直太棒了!”“是啊,上次我們家樓上有兩戶吵架,吵得不可開交,我趕忙通知了物業,幸虧他們在中間積極調解,化解了這些小矛盾。”……社區群眾欣喜地訴說著周圍生活環境的新變化。
白果社區充分依托社區內豐富多元的基礎設施,聯合醫療、教育等各行業領域融合開展活動,如政策宣講會、志愿者活動等,逐漸形成了功能完備、開放互動的多層次、網格化社區黨建工作格局,以黨建引領凝聚了社區人心,構建起兼容并蓄、積極樂觀的搬遷社區文化新風尚。
“安心菜園”激發新活力
“真沒想到,搬進政府分的新房,現在又有菜地給我們種,黨的政策真好啊!”貓兒溝村的劉煥林說。他和許多搬遷戶一樣,不僅搬進樓房,還分到了自己的“安心菜園”。
“安心菜園”是白果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后續扶持項目之一。考慮到搬遷戶搬到城鎮生活,沒有土地、沒有技術,生活難以保障。政府先將土地平整,然后將平整的土地劃分為50平方米的地塊,在地間設1米水泥通道,用水泥空心磚建隔離帶,按每人50平方米的標準分給搬遷群眾耕種。
“把‘安心菜園’分給搬遷戶,主要是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能自給自足,節省生活開支,有歸屬感,增進鄰里之情。”鎮組織委員譚選春介紹。
白果社區流轉土地8畝,按照每戶50平方米的標準,采取“黨支部+物業”模式負責項目全面經營管理,創立首個“安心菜園”。與搬遷群眾以租賃形式確定土地使用關系,在約定范圍內使用、管理、養護分配菜地,并選派專人提供全程農技服務,定點進行“種”、“防”引導及后續管護培訓。這不僅解決了搬遷戶吃菜問題,而且保留了他們的“土地情結”。
用崗位撐實未來
“在這里上班每天都能賺40到50塊錢,一天的生活費沒問題嘛,還這么方便。”在二道河白果社區的宏曉制衣有限公司里,39歲的楊秀琴和同事們正低頭專心致志地制作防護衣,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將制作出的衣服成品發往全國各地。
在余礎琴家,一家四口人,丈夫患有塵肺病,需要長期吃藥,兒子正在上高中,女兒在外地務工。村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按照相關法定程序把她家納入貧困系統,按照相關政策給予幫扶,并搬遷到白果安置區。
“現在房子有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孩子就在縣城附近讀書,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余礎琴咧嘴笑著,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自己在社區毛絨玩具廠務工補貼家用,苦日子也慢慢熬到了頭。
白果社區按照“先業后搬、以業促搬”的原則,通過補貼廠房租賃費、水電費、一次性創業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扶持,將一層2900平方米作為社區工廠生產用房規劃建設,搬遷戶依托安置區優越的地理環境,既可選擇社區工廠、縣級工業園區和馬盤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務工,也可選擇進城從事三產服務業。目前,白果安置區已引進服裝廠4個,輻射帶動社區勞動力就業500多人。
同時,2020年中旬,城關鎮人民政府與舒蕊紙業有限公司成功簽約,舒蕊紙業有限公司是2020年招商引資的第二家新社區工廠。該企業正式投產后將帶動小區40人就業,進一步帶動勞動力就業。
“城關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發展思路,扎實開展招商引資,興辦新社區工廠,促進就近就地就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鎮副鎮長兼白果社區黨支部書記汪曉軍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