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瑩 王隆
八月的清晨,陽光清麗,一大早,“管理員”陳開金就沿著新修的產業路蜿蜒而上,來到了自己“責任田”。看著漫山翠綠的桑樹苗,這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摘下草帽,會心的笑了。
陳開金是土生土長的平利縣洛河鎮南坪街村人,早年間為了方便孩子上學,一家人搬到了集鎮,還建起了二層小樓。2004年,他在自家的門面房里張羅起一個日用百貨小店,做起了灶具銷售代理,還自學了家電維修。因為待人和氣,生意越來越好,還清了建房貸款,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舒坦。
因為業務原因,陳開金三天兩頭回南坪街村為鄉親們換灶具、送煤氣,他也一直關心著老家的發展。2019年底,南坪街村整村脫貧摘帽,陳開金高興壞了。
但高興之余,陳開金開始思索著:“搬到集鎮安置區的鄉親們挪出了窮窩,增收的路子也廣了,可村里的鄉親咋辦?”
隨著人口的流出,村里的閑置土地多了起來。“要是有人能來投資搞點產業就好了,村里的鄉親在家門口就能領上工資。”一張藍圖在陳開金的腦海里勾畫著,他將這個想法告訴了駐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隊長、縣公安局政委陳登林拉著他的手說:“老陳,你和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南坪街村聯系了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經過專家實地考察和分析論證,為該村量身制定了一份桑園基地建設的產業發展規劃。“桑樹全身都是寶,桑葉、枝條、根皮、果實,個個是治病良藥,桑葉還能養蠶,桑園是長久之利。”陳開金腦海中的藍圖終于清晰。
經過考察,桑園的選址確定在了三、四組,可2000余畝的土地,建園初期的投入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從哪里引進資金?經過多方打聽,村干部了解到,位于嵐皋縣的陜西圣世金鉑蠶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由于業務發展,正想擴大種植規模,卻苦于沒有合適的土地,雙方不謀而合。
經過多次磋商后,最終確定陜西圣世金鉑蠶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每年1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流轉村里的閑置土地用于桑園基地建設,負責修建桑園基地的產業路,村民在桑園務工,每人可以獲得120元/天的勞務報酬。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桑園建設如期趕上春耕時節。陳開金在桑園基地里除草、耕地、施肥、插苗,總有使不完的勁。每天和工友早早相約,開著車幫忙搬運農具。桑園建成后,陳開金又主動請纓負責桑園基地管理。
僅從3月20日到5月31日,桑園就給務工人員發放了工資8萬余元。“這下好了,在家門口我也能按月領上工資,老人小孩還能照顧上。”拿著在桑園務工得來的3600元工資,貧困戶劉慈美樂開了花。
“目前桑園成園面積1000畝,年底預計達到3000畝,預計下半年發放工資35萬元,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園2萬畝,屆時可以讓更多鄉親就業,還能輻射帶動周邊的村。”談到未來,陳開金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