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小彬
近年來,平利縣正陽鎮始終把“產業”二字貫穿全鎮脫貧攻堅全過程,著力搭建“產業脫貧”平臺,以“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為目標,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烤煙、茶葉、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走出了一條富有正陽鎮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
據悉,該鎮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空田,發展品質高、效益好、見效快的農作物。目前,全鎮共發展1.2萬畝茶園、5600畝核桃、2000畝中藥材、1000畝陽荷姜、700畝烤煙等特色產業,實現有能力發展產業的群眾全覆蓋。
今年受疫情和倒春寒影響,該鎮組織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茶農、茶企業、茶葉種植大戶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與施肥,做好疫情防控形勢下的春茶生產。“現在茶芽已經啟動萌發,等到3月下旬,茶芽長到一芽一葉初展后,就可以采摘了,期間要做好防寒措施。”在鄢家臺村茶園,該鎮農綜站技術人員在查看茶葉出芽情況時曾說道。
近年來,該鎮圍繞科學種植、田間管理、施肥技術等內容,按照“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的要求,提供產業技術指導,通過“手把手”實地操作、“面對面”現場講解等方式,將“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年初以來,該鎮開展大大小小技術培訓近20場次,惠及群眾近800余人。同時,為解決疫情期間村民春耕生產燃眉之急,減少致貧返貧風險,該鎮主動上門了解農民春耕生產需要,開展“送化肥、助春耕”行動,把村民所需農用物資送到群眾家門口,免費提供所需肥料、農膜等物資近15噸。
為解決疫情期間貧困戶銷路難題,該鎮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紛紛化身成農產品推銷員。縣農業銀行派駐周家坪村第一書記周虹兵正帶著買家在貧困戶龍之明家收購臘肉。“周書記,起初你說幫我們貧困戶賣土特產,我們以為你開玩笑,沒想到,這還不到半天功夫,你就幫助我們賣掉了臘肉,還賣到了這么好的價錢,感謝你們!”僅臘肉農產品一項,該村幫助部分貧困戶增收了近萬元收入。
而在加速線上銷售的同時,通過以購代幫、聯絡機關食堂、超市的形式,該鎮建立了穩定的線下銷售渠道,充分運用“企業+合作社+X”訂單種植烤煙、陽荷姜等特色產業模式,由合作社集中統一收購,采取“保底價+市場價”進行產銷對接,并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務工、合同訂單、入股分紅等方式,持續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積極參與建立帶貧益貧機制,真正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產業、穩定脫貧不返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