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良軍 通訊員 吳明林
“程書記,你好,我是小吳,請問一下最近村上哪里有搞春耕生產的,我想去拍個照片。”2月11日上午,平利三陽鎮黨政辦干部小吳給泗王廟村支部書記程遠明打電話說。
“應該有種土豆的吧,在上河、賴家溝應該都有吧……”,電話那頭傳來有氣無力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回答,小吳心里一頭霧水,心想這個點了,他怎么還不起床呀。但電話那頭再次傳來的聲音,徹底讓這個年輕人心酸了,“小吳啊,我今天就不能帶你去了,昨晚結石又發作了,現在在醫院打針,疼的很。”
聽到這話,小吳哽噎了,并對自己想法感到愧疚。其實,這一幕的出現絕非偶然,向來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程遠明在“疫”線連續奮戰22天后病倒了。
泗王廟村有六個組,共有三條農村公路通往漢濱區晏壩鎮聯坪村,與本鎮3個村交界,全村2287名常住人口中一大半都居住集鎮,疫情防控任務艱巨,難度極大。在縣鎮疫情防控戰打響后,除必要的會議外,他一直堅持全天候工作在村,將支部班子和防控工作組捆在一起,合理制定方案和應急預案,盡可能發揮每一名干部和群眾的作用,做到各負其責、恪盡職守,人人參與。
“這不是泗王廟村上的書記嗎?”在集鎮安置點,許多住戶聽到樓下播放的防控知識語音后,紛紛從窗戶探出頭,“車上多了一張紅紙,還背了一個大音響。”
泗王廟村只有一個移動音響,在商議出動宣傳車時,他毅然從大家手中把音響奪了過來“據為己有”。從此,音響就成了他車上的一個“配件”,私家車也搖身一變成了宣傳車,除了每天在固定的時段走街串巷宣傳外,外出辦事、回家路上,他的“大喇叭”從來就沒有停過。
在區域聯防、十戶聯保工作中,為了做到全村人口全覆蓋,他加班獨自梳理出大致范圍,再召集各片區熟悉情況干部一同商議、補充,迅速落實。從自身做起,減少人員聚集。遇到個別群眾不愿意參與聯防、聯保工作,他將所有問題全部包攬,回村逐一動員。集鎮各路口勸返點設立后,他每天最少跑三趟,解決勸返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叮囑干部嚴格把守,看看是否缺少帳篷、取暖等物資,遇到干部臨時有事,他就立馬頂上。
連日來,“遲到的用餐”、“凌晨的晚安”和“不夠用的時間”幾乎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但他還是沒有停下來,自己的東奔西跑換來了群眾的平平安安,他的老毛病結石復發后,他沒有向任何人提起。
作為縣、鎮兩級人大代表的程遠明, 他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將初心和使命鐫刻于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寧,為戰勝疫情奉獻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