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哲 黃東海
2018年以來,平利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針對轄區面積大、人口流動性大、治安管理復雜等情況,創新公安警務改革新模式,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建立了14種127個微信群,初步構建了涵蓋涵蓋了兩代一委、文教衛生、小區業主等各行各業從業者及轄區居民等超過2.3萬人的“警務微信大聯盟”。利用微信群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優化警務效能,開展公安宣傳、征集案件線索,普及法律知識在社會治安管理、密切警民關系、提升兩率兩度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互聯網+”,微信聯盟“事事有回音”
“請問辦身份證要穿什么衣服?”“你好,要穿深色衣服!”
類似這樣的公安業務咨詢在城關派出所的127個便民服務群里經常發生。平利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理念,提升服務效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社交軟件為廣大民眾搭建起信息化服務的“快車道”。城關派出所利用微信群開展業務咨詢講解、安全防范知識宣講、城區治安周播報、發布預警信息,讓群眾在互聯網上與民警零距離互動,展現公安民警愛民親民的社會形象,為廣大群眾提供零距離服務,城關派出所微信群建立以來,利用微信群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200余次,群眾為案件提供線索20余次。
辦事求助,微信聯盟“件件有落實”
遺失物品找回,走失兒童認領,尋人啟事以前需要民警經過走訪、電話聯系等面對面、人對人的方式展開查找,需要投入大量警力和精力,而現在轉化為“鍵對鍵”,在便民群內轉發消息,積極動員百姓接力一鍵轉發,不僅有效的節約了警力資源,也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向科技要警力,深入踐行群眾路線,依托社交平臺,依靠無窮民力優化警務效能。微信群建立以來,民警利用微信群幫助群眾找回丟失手機3部,幫助7名走失兒童找到父母。
警民交流,微信聯盟“時時有進度”
通過手機微信群,多次與群眾溝通,建立良好的警民關系,為確保微信群運行順利特制定了群內規定,社區民警為群主和管理人員,要求群內成員為轄區治安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案件提供線索,對轄內違法進行舉報。派出所建群后,群內成員紛紛響應,指出了轄區內存在的社會治安問題,并提出了意見建議,短時間內便成了派出所收集社情民意的百寶箱。諸如,轄區陳家壩村委會居民反映在夜市攤旁邊的丁字路口存在安全隱患、308省道大修揚塵嚴重影響健康、治安巡邏應進村組加大見警率、加大矛盾糾紛調解力度等等,微信群內涵蓋各行各業人員,群眾需解決的“麻煩事”都能在群內得到互動和解決,借助平安微信群,不斷與群眾進行零距離互動,提升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提高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參與度和安全感。
普法宣傳,微信聯盟“處處有平安”
通過治安周播報形式播報每周城區治安情況、案件辦理情況,普及法律小知識;及時對網絡輿情的引導和回應,第一時間對涉警輿情進行研判處置,同時促使民警養成在鏡頭下辦案的習慣;利用本土微信平臺發布警察小故事,讓民警的形象在群眾中豐滿立體起來,讓群眾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同時提升民警的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激發民警的創業激情和服務熱情;以此促進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