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苗 曾海成
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還有那群山環抱間清澈見底的河水,古仙洞飲用水源地,在炎熱的夏季顯得格外清涼。水是城市的眼睛,因為有了水,平利這個中國最美的鄉村顯得更加靈動而迷人。
沿著水源地保護區內的道路前行,兩邊綠樹相擁,路面寬闊整潔。規范設置的界標、交通警示牌、指示牌、溫馨提示牌,無不讓人印象深刻。
飲水安全不僅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發展工程。近年來,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平利分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始終圍繞管水護水這條主線,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積極探索新時期水源地保護的新方法、新路徑,成功破解了水源保護中的諸多難點,讓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超前謀劃 為居民守住一河清水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和身心健康,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石牛河和古仙洞水庫是平利縣僅有的2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也是該縣城5萬人的飲用水保障。
最早,古仙洞水庫還是該縣居民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庫容2638萬平方米,基本滿足了縣城各單位、企業和居民的用水需求。然而,考慮到該水源地屬湖庫型水源地,每逢電站例行檢修、汛期調洪和沖砂時,對城區居民供水的安全性就會造成一定影響。加之近年來,不斷建設的平鎮公路環繞古仙洞庫區而過,經常有運輸材料的大型車輛經過。為了避免不可預料的情況發生,平利縣綜合縣城地理環境、位置及水源條件等因素,超前謀劃,經調研考察,將長安鎮石牛河水源地調整為縣城主要供水水源。
為加強居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讓居民喝上干凈的水,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平利分局積極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和達標建設,他們首先根據國家對水源地保護區劃定依據、原則和標準及時限,迅速啟動了石牛河和古仙洞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嚴格界定了水源地保護范圍,對水源地進行了劃界立樁,設立了水源地保護圍欄、標志牌、警示牌等,并先后印發了一系列關于保護水源地的政策文件,明確各部門和鄉鎮的職責,同時編制了古仙洞水庫及石牛河飲用水源地應急預案方案,以及關于水源地五年發展建設規劃,把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
為有效提高廣大干部群眾自覺保護水源地的意識,該局每年利用“6·5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節日,通過設立宣傳咨詢點、懸掛橫幅、印發宣傳手冊、利用脫貧攻堅走村入戶,把水源地保護作為主要宣傳內容,深入廣泛地進行宣傳,營造水源保護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源頭管控 共建和諧水源環境
河流的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居民的飲水安全。去年以來,平利正式打響了一場針對水源地生態環境治理的攻堅戰工程。搬遷村民住戶、嚴控生活污水排放、修建污水處理廠……讓水源地成為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
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結合《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水源地保護區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平利生態環境分局確定了全面摸底排查、實施清理整治、逐一核查銷號的整治工作思路,認真對水源地保護區內居民進行摸底核查,對確須搬遷的居民實行搬遷,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實行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明確具體措施、任務分工、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問題清單整改銷號制度,深入開展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
針對前期摸排調研存在的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有居民居住、無事故防撞欄等等問題,平利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商討整改措施,制定印發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行動方案》,下發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進展情況統計表”,要求各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水源保護和飲水安全的重要性,把水源保護和飲水安全列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上報整治進展情況,并在縣政府網站進行公開,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做好、做實。
“去年年底,古仙洞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39戶居民已經全部搬遷,在一級保護區建立了全封閉圍網,安裝了交通警示牌及事故防撞欄,對二級保護區內43戶居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并為每戶修建了化糞池,防止不合理活動對水源保護區水量水質造成影響。同時拆除關停了保護區內可能對飲用水造成影響的建筑和企業。”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平利分局副局長馮立召介紹,由于古仙洞水庫水源地是平利到鎮坪的必經之路,會有;愤\輸車輛經過,為了避免意外發生,在古仙洞水源地保護區內凡是有公路橋梁的地方,都建有導流槽和事故應急池,有力保障了水源地水質安全。“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公安、交通,建立;奋囕v經過水源地護送機制,為水質安全再上一道安全鎖。”
強化監管 讓每一滴水都潔凈
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平利分局在水源地保護工作中,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微杜漸。工作中,該局環境監察大隊每個月定期對兩個水源地進行巡查,并經常組織水利、農林、國土、城關鎮、長安鎮等部門到水源地進行實地調研,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是否設立了明確的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是否存在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違法網箱養殖、垂釣等問題進行重點檢查。
為隨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去年5月份,該局在古仙洞水庫和石牛河水源地監測斷面上,安裝了視頻監控并與市級監測平臺聯網,全天候監控水質,以便出現問題在第一時間作出處理。并委托有資質的監測單位對兩個水源地水質108項指標定期監測,監測結果及時在網上公示,定期開展水源安全評估,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同時,針對少數不符合環境要求,在河道從事采砂的生產開發活動予以制止并取締,依法維護河流生態健康。
與此同時,該局還建立了環保網格機制,由網格長負責水源地保護區的日常巡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形成水源地巡查保護常態化管理。
著眼長遠,該局安排專人對縣域鄉鎮水源地開展摸底調查,全面掌握基本情況,組織編制保護區劃定方案,建立飲水用水源保護區定期巡查機制,及時發現問題。
水源保護是一項長跑,路很長,但是我們在路上。平利縣將持續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聚力守護好“綠水青山”,力促縣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為建設“生態美”平利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