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利縣出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十條措施》,確保持續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實現全縣摘帽穩定脫貧。
一是嚴把脫貧退出質量關。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瞄準脫貧目標、嚴把脫貧標準、規范退出程序,認真落實貧困戶“五個不得退出”和貧困退出行業認定工作要求,確保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二是持續增加產業性收入。每年繼續落實不少于3000萬元的產業脫貧獎扶資金,大力扶持“5個10萬”主導產業,持續鞏固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成果。用好用活“三變”改革專項資金,讓更多農戶分享政策紅利。
三是多渠道促進就業增收。全面落實創業培訓、創業補貼等扶貧政策,扶持更多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重點解決易地移民搬遷戶、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的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2020年前享受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脫貧不脫崗。持續加大新社區工廠扶持力度,攻堅期內每年至少落實200萬元新社區工廠扶持資金,促進新社區工廠吸納貧困群眾就業。
四是全面加強各項政策保障。繼續落實好現行健康、教育、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加強臨時救助機制,對因災、因病及突發意外和遭遇其他特殊困難,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幫助渡困,防止返貧。
五是健全社會扶貧工作機制。充分利用蘇陜扶貧協作對口扶貧和高校幫扶、衛生幫扶、國企幫扶等優勢,借用外部力量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發展水平。繼續實施“萬企幫萬村”扶貧行動,引導民營企業長期穩定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依托“第一書記扶貧超市”、扶貧農產品專柜等有效載體,把市場消費購買力轉化為社會扶貧力,持續助力農村發展。
六是扎實開展脫貧后續幫扶。嚴格落實脫貧后不摘責任、不摘幫扶、不摘政策、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要求,在脫貧攻堅期內,對已脫貧貧困村、貧困戶,做到駐村幫扶單位責任不變、力度不減,結對幫扶干部保持不變、標準不降,繼續落實好各項幫扶措施。
七是持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大力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不斷提高“民風積分愛心超市”管理水平。綜合運用道德評議、評先樹優、依法治理、生產獎補等手段,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思想意識,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生產和就業創業的基本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八是建立防止返貧預警機制。重點關注因病、因殘、因災、無勞動力家庭等“邊緣戶”,建立特殊群眾脫貧專賬,夯實幫扶責任,采取政策疊加和差異化幫扶政策予以傾斜支持,確保穩定達到脫貧標準。
九是持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嚴格落實基層黨組織各項工作經費和基層干部補貼,健全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持續整合“四支隊伍”,強化貧困村駐村幫扶力量,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抓好駐村干部培訓,增強發展經濟、鞏固脫貧成果的能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十是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在發展規劃、項目安排、資金投入、政策舉措上統籌推進。繼續保持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逐步加強對非貧村政策支持,縮減因脫貧攻堅帶來的政策差異性。圍繞“五個十萬”特色產業,繼續保持主導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鞏固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