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娟
今年以來,老縣鎮立足本鎮產業扶貧和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特點,深入了解群眾發展意愿,通過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精準脫貧技術培訓,有效提高了廣大農民的農業實用技能,切實增強了他們的脫貧致富能力。
該鎮鳳橋村在2014年種植發展了100畝櫻桃園,但因為廣大村民不懂櫻桃園管理技術,導致已種植的櫻桃樹雖長勢良好,卻不能形成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受限。針對這種有產業發展、無技術支持的情況,該鎮實行先“點餐”后“上菜”,先由鎮村干部對貧困家庭勞動力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了解貧困群眾培訓意向,根據群眾意愿,再結合各村產業發展情況,精心設置培訓課程,然后再聘請縣鎮相關專家和專業技術干部開展包括茶葉栽植、管理技術,生態養殖技術,富硒糧油種植、中藥材種植,櫻桃、核桃、柿子建園管理等老縣特色產業的技術培訓。
“以前的技術培訓,都是坐在教室里搞的,現在不一樣了,都是專家在地里頭邊做邊講,我們有啥不懂的都可以直接問,我還加了一個專家的微信號,以后有啥技術問題都可以微信問他。”參加培訓的村民劉波笑呵呵地說。該鎮結合遠教扶貧“八個一百”工程中的區域化培訓中心、示范廣場、示范基地,以及鎮移民技術培訓學校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產業技術培訓,既有專家團隊從“課堂”走向“田間地頭”現場教學,更有經營主體、技術干部上門培訓等長效的跟蹤服務,讓廣大農民不僅能學理論技術,更能實踐操作,真正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截至目前,該鎮按照“服務到村、指導到戶、精準到人”的總體要求,已在全鎮8個貧困村、3個非貧困村舉辦2個輪次的產業技術培訓,培訓受眾達1339人次,其中貧困戶1079人次。廣大貧困群眾在經過產業專業技術培訓后,脫貧能力和信心不斷增強,脫貧產業發展前景喜人,為該鎮實現按期脫貧、長效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