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平利縣城關鎮長沙鋪村饒朝陽家院外有一口井,從饒朝陽記事起,全村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井里擔水。小時候家里為了方便饒朝陽擔水,專門給他做了一擔小桶。
現如今,作為平利縣供排水管理中心負責人,饒朝陽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云平臺,查看凈化水廠的傳感器值。
“你看現在水廠送出去的水濁度0.722NTU、余氯0.47mg/l、ph6.3、液位3.67m、色度4.4PCU,對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這水質非常好。”饒朝陽向記者介紹長沙鋪聯村供水安全監控系統說。
2017年建成投用的平利縣長沙鋪聯村供水工程,覆蓋平旬路沿線的三河村,308省道沿線的三里埡、長沙鋪、普濟寺4個村,以及劉家臺子、平旬路口等集中安置點,同時解決安康市福利院、城關鎮區域敬老院和城管中心小學等機關單位的供水,供水范圍約7.5平方千米,人口逾6000人。
這是平利縣針對集中安置區、安置點不斷增多,群眾居住不斷集聚的客觀實際,改變以前單村、單組供水的思維模式,打破行政區劃和地形限制,采取“能聯則聯,能延則延,能擴就擴”的辦法,優先考慮聯村、聯組集中供水。
為推動面上工作均衡進展,平利縣對千人以上飲水工程,嚴格按照有標準廠區、有消毒設施、有辦公場所、有監控設施、有廠區綠化的“五有”標準,積極開展脫貧攻堅飲水安全示范村創建工作,建成了長沙鋪村、鬧陽坪村、洛河街村、嘉峪寺村、獅坪村等一大批“規劃合理,設計科學,質量合格,外形美觀,群眾滿意”的農村飲水安全精品工程,有效改善了單組單院供水點多分散、供水規模小、效益不明顯、不便集中管理的狀況。
安全飲水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一役,它是脫貧摘帽的“硬杠子”之一。家住廣佛鎮鬧陽坪村的熊邦翠今年能順利脫貧,可以說“水”出了大力。
“今年養了7頭豬,它們一天吃喝、沖洗需要大量的水,特別是這夏天來了,用水需求量更大。”熊邦翠告訴記者,之前全家在河里吃水,下雨吃渾水,天旱沒水吃,就跑好幾里遠挑水吃,更別說搞養殖了。自來水通上后,去年她家里買了洗衣機,今年還打算裝個太陽能熱水器。
受益于安全飲水工程的不僅僅是熊邦翠。2016年至2019年,平利縣四大水利扶貧行動累計投資2.45億元,其中飲水安全投資1.47億元,新修攔水壩486座,蓄水池400個,新建改造凈化水廠67座,埋設輸、配水主管網2490余公里,全縣11個鎮7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飲用水安全全面達標,6.17萬戶、19.35萬人受益(其中貧困戶1.85萬戶、貧困人口4.48萬人)。
其實,這只是安康市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一個縮影。去年,安康市全年完成投資5.49億元,建成飲水安全項目596處,受益人口40.9萬人。經省市縣核查認定,有21.31萬貧困人口、465個貧困村的飲水安全全面達標,分別超計劃任務的18%和15%,鎮坪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57%。如今,放眼整個安康,越來越多的村民正從“吃上水”實現“喝好水”“喝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