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張娟)為切實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村級班子的整體素質,平利縣老縣鎮堅持優選優育,切實加大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力度,確保每村有2至3名村級后備干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儲備力量。
立足村情實際,嚴格選育標準。結合鎮情村況,把一批想在村上干事、且能為民服務的農村有志青年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對象。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村,注重選拔有群眾基礎的能人大戶、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作為培養對象;對缺乏電腦辦公等人才的村,注重吸收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就業人員作為培養對象。同時,堅持優中選優,嚴格選育標準,通過設置年齡、文化程度等資格條件,審查政治品質、作風表現、廉潔自律等情況,廣泛聽取黨員群眾評價,從中優選精選村級后備干部。
加強學習教育,提高能力水平。始終堅持把學習教育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村級后備力量的政治理論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鎮黨委結合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新民風建設、綜治維穩等重點工作,每年至少組織一次以上集中培訓。各村依托農村遠教站點、區域化培訓中心、遠教扶貧示范基地,有計劃、有重點地對村級后備干部進行政治理論、政策法規、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等知識的培訓,著力增強他們的為民服務意識與致富帶富能力。同時,鼓勵各村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組織后備力量到兄弟村參觀學習,學知識、學經驗,全面提高后備力量做好農村工作的能力。
建立結對幫帶,落實關心關愛。建立村級后備力量臺賬,根據村情需要和后備干部特長,確定培養方向和培養措施,完善結對幫帶聯系制度,為每名后備干部確定1名村“兩委”干部作為幫帶聯系人,通過言傳身教,把農村工作的豐富經驗、有效方法和具體的工作技巧教給他們,幫助后備干部熟悉情況,適應農村工作環境,提升農村工作水平。幫帶聯系人每季度至少與后備干部開展一次談心談話,關心后備干部生產生活,及時了解后備干部思想動態,分析他們自身存在問題,幫助他們找準切入口,克服不足,幫助后備干部提高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
堅持備用結合,實行動態管理。各村有計劃地安排村級后備干部列席村“兩委”會議,積極引導后備干部參與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綜治維穩等當前重點工作,為后備干部提供實踐鍛煉機會,培養后備干部為民辦事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結合村干部年度考評、黨員民主評議工作,每年對后備干部進行一次評議考核。根據考評結果,對表現優秀的非黨員的后備干部,優先納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不符合村級后備干部條件的及時進行調整,并把新發現的優秀人才及時充實進去,使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
截止目前,該鎮納入村級后備力量管理的有32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年輕后備干部占比為63%,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備干部有60%,且絕大多數后備干部在村擔任“兩委”委員或信息員,真正參與了村級事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