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應珊 )近日,在平利縣八仙鎮獅坪村村委會辦公室內,只見獅坪村村書記高飛,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的村主任吳祥義和該縣財政局下派駐村“第一書記”朱璽,與上一屆村書記、現平利縣蘭興食品公司董事長覃春蘭,縣經貿局委派駐企業“第一書記”張修勇等“兩屆四書記”進行激烈討論,共商脫貧一件事。
吳祥義:“我們八仙獅坪村山高地少,主導產業是洋芋和包谷,要想脫貧致富,我看不是從傳統產業入手;今年脫貧攻堅要抓好‘生態養豬’業發展,我想以覃總市場銷售為主,以村養殖為輔,發展養豬產業。生態養豬只要有好銷路,才能發展,而發展重點以貧困戶為主,大戶帶動促產業發展。”
覃春蘭:“我們兩家人來做一件事,就是以養豬產業帶動脫貧,村上負責貧困戶精準建檔,我們公司出資3萬元對30戶貧困戶免費送豬仔,每戶1——2頭;并出30萬元左右,桉標準為大戶建圈,按市場價收購。年底,還可按農民意愿提供鹽、花椒、大茴、八角等香料,為村民腌、熏制臘肉提供方便,并保證年收購2000頭左右豬肉。”
張修勇:“八仙鎮的特點是山高路陡,我看分散養豬好;現在省市縣抓環保任務重,肥當時產生,當時就用了,沒有環保后顧之憂;要保證貧困戶每年能賣商品豬1.5左右頭,收入4000——6000元,就能脫貧。”
朱璽:“說干咱就干,其他事基我去協調解決。”
高飛:“好,養豬業發展了,再加上茶葉、中藥材產業,有2—3個產業項目帶動,我們一定能按期脫貧,明年再發展,就能穩定脫貧成果。”
“兩屆四書記”很快達成協議,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把市場主體和農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覃春蘭還表示,在農歷“八月十五”后,蘭興公司可為養豬戶提供玉米,保證“生態豬肉”名副其實。同時,為保證村民養豬保值升值,在正常檢疫安全的情況下,按“八仙臘肉”傳統工藝,可實行分散腌、熏制臘肉。
據了解,平利“八仙臘肉”是陜南最好的臘肉,傳統制法是將肉用鹽、花椒、大茴、八角等香料腌制一周,再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再選用柏樹枝、椿樹皮等慢慢熏烤、熏干而成。“八仙臘肉”好吃,是因為八仙人喂的豬都是吃純粹的綠色食物,沒有一絲的添加劑成份。八仙臘肉、肉質細膩、色澤鮮艷,肥而不膩,產值近億元,被評為“安康最佳旅游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