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程思薇 柳陽歡
在繁華的都市與寧靜的鄉村之間,楊柏平毅然選擇后者,放棄都市舒適的生活,回到大山深處,攜手鄉親們創業,用科學養殖,讓“金蛋蛋”孵化鄉村振興夢。
1月8日,走近楊柏平創辦的位于寧陜縣城關鎮獅子壩村的養殖場,探尋他“逆流”返鄉創業的心路歷程。
“我是2021年回來的,10年前去了廣東,在廠里上班,也賺了一些錢,當時聽說縣上要大力發展農林產業,支持在外務工的我們返鄉創業,加上我們獅子壩又有這么好的自然環境,我就回來了。”
“剛從廣東回來養雞的時候,心里難免有些落差。”回想養雞之初,楊柏平的眼神中透著堅定,“現在家鄉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都有了很大改善,家里老人和孩子也需要照顧,而且縣上的政策好,支持我們返鄉創業,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還投資了 10 萬元,我就想著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
還未踏入養殖場,一股濃烈的氣味便撲鼻而來。他笑著遞來口罩說:“雞廠的飼料味重,我們整天在里面,都習慣了。”
走進占地約 600平方米的蛋雞養殖場,一排排標準化雞舍整齊有序,干凈敞亮,毛色鮮亮的蛋雞或悠然啄食,或愜意飲水。工人們迅速收集剛產下的雞蛋,隨后分揀、裝箱,忙碌中滿是生機。
“我們這個養殖場,目前是寧陜縣首家半自動化養殖場。”楊柏平自豪地介紹,雞崽們住的是舒適的“4 人間宿舍”,雞舍內配備自動上料機、喂料機、清糞帶、智能化環境控制裝置和負壓通風器,科技元素無處不在。
“室內溫度精準控制在 15至17 攝氏度,光照時間也是自動設定。” 楊柏平說,相較于傳統地養模式,立體籠養結合智能化后,養殖效率大幅提升。目前,養殖場蛋雞存欄 1萬余羽,日產蛋 9000 余枚,年收益達 20 余萬元。
臨近春節,養殖場訂單猛增,楊柏平和年邁的母親忙不過來,好在有鄉親們幫忙。
“自從養雞后,帶動了村里十幾戶村民增收。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會自發來幫忙,撿雞蛋、卸飼料、搬貨物。”正在忙著裝雞蛋的村民汪詩軍說。
在楊柏平的帶動下,周邊 16 戶村民實現務工增收,大家的眼界開闊了,思想也活躍起來,部分村民紛紛效仿,辦起了養殖場和家庭農場。楊柏平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養殖經驗,耐心給予技術指導,讓大家的收入穩步增長。
就這樣,一枚小小的雞蛋,成為村民鄉村振興致富路上的“金蛋蛋”。
“楊柏平自立自強,多次前往外地養殖場考察學習,不僅自己事業有成,還帶動了村里的經濟發展,是當之無愧的新型農民典范。”駐村第一書記郭淼稱贊。
楊柏平在經營養殖場的同時,還潛心鉆研養殖知識與技能,成功申請了“一種變質雞蛋檢測裝置”發明專利、“一種養雞用自動喂水器”實用新型專利、兩個雞蛋禮盒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及獅子壩楊記商標注冊證。“我會堅守初心,誠信為本,打造好本地養殖品牌,發展綠色無公害養殖,讓寧陜土雞蛋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面對諸多榮譽,楊柏平信心十足。
“這幾年鄉親們收入增加了,發展勁頭更足了。”談及下一步發展,楊柏平信心滿滿,接下來打算扎根鄉村,再建一個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