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羅友萍 程志林
一次次產業政策宣講深入民心,助力群眾增收致富;一戶戶人居環境改善明顯,扮靚和美鄉村底色;一條條建議落實落地,厚植為民情懷……
去年以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組織和動員縣鎮兩級人大代表投身“五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即通過幫助一戶改善環境、宣講一次產業政策、反映一條社情民意、跟進一個建議落實、辦理一件實事好事,讓人大代表更好聽民聲、解民憂、聚民心,代表群眾攜手共同譜寫了一曲美麗鄉村建設之歌。
聽民聲 聚焦群眾關切問題
“現在信號穩定了,再也不像以前,電話打著打著沒聲音了。”說到新基站帶來的便利,寧陜縣皇冠鎮興隆村村民廖代杰喜悅地豎起大拇指。
2024年2月,縣人大代表、皇冠鎮興隆村文書唐艷妮在聯絡站接待選民時,了解到興隆村部分地方手機信號時有時無,經過實地查看,她提出了《關于在興隆村增設通信基站的建議》。建議交辦后,唐艷妮多方溝通、抓住當地建設綠色通道時機,新基站得以落成,有效破解了當地通信信號弱的難題。
去年以來,寧陜縣以人大代表“家、站”為紐帶,組織代表就近集中開展聯系群眾活動,及時了解和收集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通信、養老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同時,組織各鎮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進一步完善“代表接訪日”制度,開展調研日、議政日、接待日、走訪日、述職日“五個日”活動等方式,聽取群眾意見,收集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民生改善等方面意見建議并及時轉交各級政府辦理。
“2024年,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累計走訪選民7000余戶2萬余人次,反映社情民意422條,轉呈遞交建議案34件,涉及農業生產、轉移就業、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交通設施等方面問題,受益群眾累計達30000余人。”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忠華表示。
解民憂 提升群眾幸福感
“過路的人終于不用擔驚受怕了,我心里的‘石頭’也落地了!”看到這么快就把安全隱患排除了,縣人大代表陳明奎高興地說。
2024年6月,陳明奎在走訪選民期間,群眾反映一處通往集鎮道路上方有危石,存在安全隱患,需盡快妥當處置。陳明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迅速將問題形成建議上報。在縣鎮人大推動下,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危石得到及時清理,徹底消除了此處安全隱患,得到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關注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寧陜縣人大不斷激發人大代表活力,讓人大代表結合自身職能發揮作用。縣人大代表陳玖浩結合從事醫療工作40余年經驗,利用休息時間,每月固定一天帶領醫護人員,進村入戶為村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讓村民在家門口就醫取藥,把健康送到群眾家門口。
去年以來,寧陜縣人大常委會組建人大代表小組15個,將600余名各級人大代表編入縣、鎮人大代表小組,不定期開展活動。同時,還組織代表在開展“心中明責、承諾亮責、選區述責、定格評責”四責行動,讓代表亮身份、亮職責、亮履職,聚焦縣鎮經濟發展、社會矛盾調處、民生實事項目、法律法規施行等重點工作進行履職。
據了解,2024年全縣縣鎮兩級人大代表參與“五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共計2000余人次,跟進建議落實290件,辦理實事好事1091件,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聚民心 政策宣講接地氣
走進寧陜縣城關鎮寨溝村,層層梯田如詩如畫,家家農戶庭院整潔有序,各具特色的觀景臺、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紛紛前來游玩拍照。“現在居住環境好了,游客也多起來了,我們開農家樂的收益很可觀。”寨溝村神峰農家樂業主陳文翠表示。
“我們結合朱鹮基地、十八丈瀑布等人文景觀資源優勢,生態旅游產業,通過集中宣講和院落會、入戶宣傳等形式,引導群眾發展農家樂、民宿。目前全村發展農家樂、民宿13家,協助業主辦理民宿貸150萬元。”縣人大代表、寨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善紅說道。
人大代表既是人民的“代言人”,也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寧陜縣人大充分激發人大代表潛能,積極開展代表小組活動等,在不同場合采取“互動式”宣講、“走訪式”宣講等多種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廣泛深入宣講生態旅游、農林產業、包裝飲用水三大主導產業和“五大產業鏈”政策等各項惠民政策。
據統計,2024年,寧陜人大不斷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組織人大代表將黨的政策及時傳遞給群眾,累計宣講產業政策536次、改善人居環境2511戶,發動群眾參與農林產業、民宿旅游9000余人。
“我們組織號召縣鎮人大代表投身和美鄉村建設主戰場,在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社情民意、建議辦理、實事好事等方面提建議、謀對策、爭先鋒、做表率,激發代表活力,以代表履職之筆,擘畫擔當作為新圖景,為推動和美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貢獻人大力量。”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愛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