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常玉康)今年以來,寧陜縣城關鎮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為目標,在筑牢基層戰斗堡壘,鞏固成效銜接振興、保障改善社會民生上狠下功夫,讓黨建強基領跑鄉村振興步伐。
強黨建重引領,筑根基強堡壘
聚力建強基層組織。全鎮23個村(社區)在村“三委”換屆選舉中高線選人、底線把關,換屆后的15名村支部書記學歷在高中以上,其中8名是致富能手和返鄉創業人員,平均年齡下降2歲,黨組織帶頭人選優配強;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突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鎮1243名有能力黨員為群眾辦實事1622件。切實夯實基礎工作。嚴格執行“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制度,從嚴教育管理黨員,新發展黨員24名,培養積極分子43名;深化“星旗工程”、無職黨員定崗定責,激發組織和黨員的雙重優勢;深入推進“321”基層治理模式,完善以村支部為領導核心、村兩委成員和群眾代表議事、村委會執行、監委會監督的基層治理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新鄉賢、老黨員的作用,助力基層治理。不斷提升基本能力。強化“科級領導包片、中層領導掛村、一般干部連心”的分級負責抓落實工作機制,今年8月新選聘19名政治素質工作能力雙優的中層領導包村,72名機關干部重新定崗定責,更好深入基層一線、為民服務;縣鎮人大代表選舉成功選舉產生縣十九屆人大代表60名,鎮二十屆人大代表65名,為民發聲、為民解憂。
強黨建重引領,固成果促振興
扎實抓好成效鞏固。對全鎮1422戶3904名脫貧人口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提升改造危房42戶,提升安全飲水工程15處,納入監測幫扶147戶391人;強化搬遷后扶工作,指導安置社區成立勞務公司和家政服務公司,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實現穩定就業。持續推進“三聯”機制。按照“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要求,對漁灣村、青龍婭村開展“三聯”試點,分別突出漁灣村與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村企聯建”興旅游、青龍婭村香菇產業聯盟助增收的特色亮點,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其他村強推進、有實效。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利用“3縣1鎮”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契機,打造推廣好漁灣村“黨建引領、主體帶動、盤活資源、帶動致富”之“休閑旅游型”鄉村振興模式,八畝村景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融合發展的“生態保護型”鄉村振興模式,青龍婭村“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組織帶動、能人大戶示范、帶動群眾參與”之“產業發展型”(香菇)鄉村振興模式,以及寨溝村依托朱鹮基地產業路、生態稻田種植的“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模式,示范帶動其他村找到合實際、促發展的振興之路。
強黨建重引領,保民生增福祉
筑牢生命健康防線。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鎮村從嚴落實防控責任,建立全員接種臺賬,采取各種有效方式提高疫苗接種率,全鎮12歲以上人口完成接種23432人,按照“五包一”責任強化重點地區來寧返寧人員管控,建立了堅固防疫長城;防汛抗洪保障民生,今年8月份以來持續強降雨造成部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損毀,各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科學應對,轉移安置群眾748戶1850人,整個汛期無人員傷亡。協同推進社會事業。積極收繳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保,全力做好民政救助兜底、困難人群生活保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認真履行控輟保學責任,及時排查、報告、化解轄區不穩定因素和各類矛盾糾紛、管控重點人員,實現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統籌抓好發展穩定。按照建基地、育主體、強龍頭、塑品牌的思路,推進“菌、藥、果、畜”四大主導產業規;洜I、園區化發展、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生產,扶持已建成的20個農業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強化協調服務推進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全鎮完成占全縣60%、44個重點項目的環境保障、征地拆遷工作;深入推行聯系服務群眾“兩個全覆蓋”工作法,縣直部門駐村幫扶干部、鎮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黨員致富帶頭人等586人變身“網格員”,包聯8134戶23741名群眾,定期入戶、掌握情況、精準幫扶,自9月以來,共辦理各類服務群眾事項212項,解決重大矛盾問題48個,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