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嵐皋縣委、縣政府邀請諸多專家、學者、業界領導會聚嵐皋,座談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會議的主題,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開門見山,巴文化與嵐皋。
會議的主旨,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周玉峰一語道破:研討嵐皋旅游由政府接待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之際,文化對旅游的促進作用。
巴文化研討的符號意義
嵐皋縣舉辦座談會研討巴文化,具有強烈的符號意義。
主辦方的兩個主題發言透露出的意味很明確,其一,嵐皋經濟特別是旅游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有能力轉型,有基礎突破;其二,嵐皋與巴文化血脈天然,血脈延續的因子明顯。
嵐皋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磊介紹,幾年來,嵐皋縣圍繞市委、市政府“打造南宮山、連通漢江水、建設旅游村、提升中心城”和“一山一湖一城”的旅游產業發展要求,生態旅游實現了率先突破。先后榮獲中國生態旅游魅力名縣、全國魔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城市、陜西省旅游強縣和首批旅游示范縣。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建成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南宮山,嵐河漂流、千層河2個國家3A級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神河源。目前,旅游文化產業占GDP比重達21%,2012年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210萬人次,比2006年增長14倍,綜合收入增長21倍。
嵐皋縣文化文物廣電局局長杜文濤就嵐皋巴文化的探源、表現形態、現狀與發展進行了介紹。他認為,多種史料證明,“地緣造就了嵐皋先民與巴人、巴族及其巴文化割舍不斷的血緣。”
“‘崇力尚勇’和‘淳樸憨直’是巴文化的核心,體現了一種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融合統一的人文精神。這與現今嵐皋提煉出的‘敢想敢闖敢干、創新創先創優’的嵐皋精神和嵐皋‘五方雜處、兼蓄包容’的地域特點是相通相融的。因此,傳承巴文化在嵐皋并非沒有土壤和載體,而是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