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倪洋)嵐皋縣藺河鎮在強化黨的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中,始終堅持把村干部培養成為農場主或林場主,把村兩委班子和兩代表一委員培養成為致富帶頭人,把產業大戶培養成致富標兵,通過干部帶頭,大戶示范,一大批農村黨員干部成為縣內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領路人。
今年村兩委換屆后,全鎮7個村干部在年齡、知識、能力結構上都得到了明顯優化,一批有理想、有朝氣、有能力、有闖勁的鄉土人才充實進了村干部隊伍,他們當中不乏發家致富的“能人”、發展產業的“標兵”、領辦企業的“老板”和自主創業的“商人”。每個村都找到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或主導產業,成為了魔芋、蔬菜、茶葉或烤煙專業村,有3個村引進并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民的轉移就業和創業增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本模式。要讓一項新興產業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當家產業,最具說服力的宣傳就是身邊的村干部和黨員愿不愿帶頭干、能不能帶好頭,藺河魔芋產業的發展之路很好地詮釋了這點,在發展魔芋初期,我鎮首先選擇了立新、蔣家關兩個相對有點基礎和經驗的村作為“實驗基地”,并由村支部書記帶頭發展,在來年喜獲豐收后,開始在全鎮推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2007年開始,在村干部的示范帶動和鎮上獎勵補助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廣大群眾放下思想顧慮,積極踴躍發展魔芋產業,全鎮種植總面積由低谷時期的不足千畝,發展到今年的近3萬多畝,魔芋種植收入在當地農民收入中的比重達到6成以上。為了適應魔芋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各村成立了魔芋合作社,形成了“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并與企業簽訂收購合同,從而確保農戶與企業的利益共贏,同時促進了魔芋產業的良性循環。截止現在,我鎮建成了千畝以上魔芋產業示范園4個。
不僅魔芋產業如此,其他產業的發展照樣如此。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茶園村支委委員劉同銀,他不僅種植了200畝林下魔芋,而且利用自己流轉的500多畝林地,“捎帶著”養了100多箱蜜蜂,去年僅蜂蜜一項收入高達2萬多元。在他的帶動下,該村累計種植魔芋2500余畝,其中種植50畝以上的大戶15戶、100畝以上的大戶3戶,全村的養蜂戶達到12戶,養殖總量達到385箱。今年,劉同銀又帶領群眾開發了百年古茶樹項目,成立了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余畝,累計新建和改造茶園500余畝,并自籌資金新建茶葉加工廠一個。
在和平村,為了幫助群眾找到合適的增收致富產業,村支部書記劉興意,自籌30萬元資金,引進蘭州百合,試種50畝,為村民增收致富充當“探路人”。按照預期,每畝投資8000元左右,純收入可達8000至10000元。種植效益好的話,是一個最佳的無聲宣傳,村民肯定會轉變觀念借鑒發展。目前,和平村已經和蘭州一家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正在聯系該公司前來發展百合種植基地,建設特色產品加工廠,不僅產量會大幅增加,而且銷路有充分保障。
談起我鎮帶頭發展產業的黨員干部真是數不勝數,新建村黨支部書記楊家茂帶頭種植烤煙20畝,為全鎮烤煙產業的再次興起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大灣村村會計李方平帶頭種植烤煙100畝,為該村成為烤煙“一村一品”示范村奠定了良好基礎;大灣村村主任廖正林建立苗木花卉基地300畝,輻射帶動周邊老百姓通過育苗發家致富;蔣家關村支部書記伍先忠成立了香爐山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帶頭發展泡桐、核桃樹、白芨、七葉一枝花和云木香等產業;草埡村支部書記胡祥超帶頭發展油牡丹和魔芋產業。總之,黨員干部已成為我鎮引領農村產業發展和帶領群眾致富的主力軍。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戰斗堡壘作用,力爭使藺河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