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月
近日,嵐皋縣城關鎮茅坪村三組的“民意直通車”院落會開得熱氣騰騰,村民圍坐一團,紛紛拋出心中所疑所盼:“我想了解種植產業還有哪些優惠政策”“能不能在村里加裝一些健身器材”……
從基礎設施到產業振興,從民生服務到環境保護,大家把心里話說給在場的鎮村干部聽,干部們現場回應、即時答疑。這場“院壩里的對話”,讓在場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以往群眾反映困難,需經村(社區)逐級上報。如今,“民意直通車”直接“開”進院落,“收集—分類—交辦—處理—反饋—評估” 的閉環機制,讓每個問題都有“落腳點”。
該鎮“民意直通車”不只是聽訴求,更是政策的“移動宣講站”。“養老保險怎么繳、防汛抗旱要注意啥、人居環境怎么整治……”鎮村干部們化身“政策講解員”,帶著宣傳冊進村,結合村民日常舉例子、打比方,還搞起趣味問答。“一帶一盔是指什么”“汛期自家屋后的排水溝得提前清”……村民們在歡聲笑語中把政策吃透,有不懂的當場追問,實實在在做到了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同時,該鎮“民意直通車”還是培育文明鄉風的“播種機”。干部們借著院落會宣講“四美民風”,勸導村民們不搞大操大辦,抵制升學宴、謝師宴等鋪張浪費風氣。
據了解,自今年4月以來,該鎮以“基層治理精細化”為靶心,創新推出 “民意直通車”,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鎮領導干部主動下沉村(社區)的農家院落,把話語權交給群眾。截至目前,該鎮已開展院落會、板凳會70余場次,征集群眾意見建議200余條,解決群眾急事難事100余件。
不久前,號房灣社區居民郭孝成家院中的大樹倒落,砸壞了鄰居賈文翠的空調外機。賠償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他通過“民意直通車”反映了困難。鎮、社區干部迅速響應,主動上門調解,矛盾得以順利化解。“多虧了這個平臺,讓我能第一時間反映問題!”事后,郭孝成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
而在平日,“民意直通車”將村民聚在一起,大家圍坐一團,談民生、聊家常,鄰舍感情在一次次交流中逐漸升溫,以往一些爭執不下的小摩擦,也在“見面三分情”的氛圍中悄然消融。
從政策的貼心解讀到問題的快速解決,“民意直通車”以接地氣的方式架起了干群“連心橋”,讓干部走下去、民意傳上來。目前,該鎮第二輪“民意直通車”已覆蓋15個村(社區),該鎮還將延伸服務群眾的廣度和深度,將“民意直通車”融入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當中,推動更多可觀可感的民生實事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