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邵歡 羅少杭
隨著氣溫持續回升,野外火源管控難度加大,為切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嵐皋縣堅持“預防為主、防滅結合”原則,抓早動快,主動作為,全力守護生態安全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咱們大道河鎮山連著山,防火可不敢馬虎。”4月1日10時許,筆者見到護林員王全喜時,他正在大道河鎮集鎮社區倪家梁的進山路上,叮囑準備祭掃的村民。說話間,他翻開磨破封皮的巡山日志,將祭掃者的姓名、住址等完整記錄下來。
這樣的情形是近期王全喜巡山期間每天都會上演的“保留節目”。今年67歲的王全喜負責著30余畝責任林巡護工作,其間散布90余座墳塋,有三條進山路。自3月中下旬進入特巡期以來,這位老護林員幾乎“長”在了山上。
巡山途中,王全喜就像臺精密的山林檢測儀:在防火隔離帶附近,蹲身查看腐葉厚度,看新土覆蓋是否嚴實;經過每處墳塋都要掏出泛黃的筆記本,用鉛筆頭記下祭掃者姓名和時間;碰見扛鋤頭的村民,他更是化身“復讀機”,要把“禁止帶火種進山”叮囑三遍……
“咱們這邊,一般都趕在12點之前掛清。我每天6點半起床,在家簡單吃口飯就趕緊上山,一天要跑好幾趟,一般下午5點左右回去。”說話間,王全喜掏出隨身攜帶的鐮刀,蹲下身子割除掉路邊干枯的茅草。
作為秦嶺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域,大道河鎮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預防救結合”的方針,利用懸掛橫幅、村級廣播、流動宣傳車等方式持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每個村組建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在集鎮碼頭等關鍵點位設置了10處警示牌和4個勸導站,對進山祭掃人員進行勸導。組織鎮村干部和護林員加大巡查,對農戶燒荒、煨火糞等行為進行檢查,切實把火災消除在萌芽狀態。3月中下旬以來,全鎮34名護林員、15名林長共計開展巡山護林200余次。
在四季鎮月壩村層巒疊翠的山林間,藏著村民致富的“綠色密碼”:500畝鐵皮石斛與林木共生,林下養雞場、中蜂養殖基地星羅棋布。護林員祝振松和他的搭檔陳光明每天要巡山4次,既要當“森林安全員”,又要做“產業守護員”。
“我管護的這片丁家梁總共1000畝,林下產業比較多,都是大家的‘活存折’,防火弦時刻得繃緊!最近我跑得勤一點,給掛清的人和產業負責人打好招呼,叮囑他們注意用火。”祝振松說。
為織密森林防火“安全網”,四季鎮構建了“人防+制度防”立體體系: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深入防火一線,包村責任人逐戶宣講政策、發放明白卡;與蒼水國營林場建立“林長+護林員”雙巡機制,每日開展“三時段”重點巡查,對林下產業區、墓群集中區等易發火災點實行“網格化”監控;加強物資儲備,做好設備養護,確保關鍵時候用得好、用得上;鎮紀委對干部入戶情況進行統計,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對全體護林員履職情況開展核查,對履職不到位的護林員,鎮紀委及時開展提醒談話,督促其履職到位。
“我鎮森林面積共14.46萬余畝,落實生態護林員68名,每天巡林3次以上,設立重點區域卡口1個、景區卡口1個,嚴格按要求守好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線。”四季鎮副鎮長劉金果介紹。
嵐皋縣針對其山地丘陵地貌復雜、林草資源分布廣的特點,聚焦“預防為先、責任到崗、群防群控”工作主線,緊盯重點區域、關鍵環節,加大野外火源監管和群防群治力度。全縣1400名護林員每人平均每月巡山22次,設置防火卡點20余個,全力抓好春季護林防火工作,堅決守住“防火線”、筑牢“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