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興建 邵歡 陳夢巧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鄉村發展的源頭活水。嵐皋縣近年來因地制宜,采取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戶的模式,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增加村集體經濟和農戶收入,為鄉村振興夯實經濟基礎,增強 “造血”功能。
近日,走進民主鎮銀米村的烤煙種植園區,一片片翠綠的煙田映入眼簾,為大地披上了夏日“綠裝”。微風吹過,煙葉輕輕搖擺,托起煙農們豐收的希望。
“今年我種了100多畝烤煙,現在就是需要大量勞動力,一天要十幾二十個人,今年大概要支出30多萬元的勞務工資,年底能收獲2萬多斤烤煙,收入大概有四五十萬元。”銀米村烤煙種植園區負責人王澤生自豪地說。
銀米村依托地理環境及氣候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烤煙產業作為重要產業,早安排、早規劃、早落實,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抓好烤煙育苗、管理等各個環節。今年發展烤煙300余畝,累計帶動村民120余人就業、增收。
“下一步,我村將繼續把烤煙作為主導產業發展,完善中長期特色林果產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切實提高村民收入。”銀米村黨支部書記王佑鵬表示。
走進藺河鎮棋盤村陸基養魚基地的塑料大棚內,映入眼簾的是數十個養殖著鱸魚和黑魚的鍍鋅板帆布圓桶,池中的供氧系統攪動著水流呈旋渦式循環流動;嘏鋫淞顺恋沓、過濾池、凈化池和蓄水池,養殖尾水從管道依次流入4個池中進行凈化處理,再通過抽水設備回到養殖車間,達到循環往復、凈化水質的目的。
養殖基地負責人徐玉寶告訴筆者,每個桶直徑5米,可投放3000余尾魚苗,采用陸基池循環水養殖方式,最快幾個月魚就可以上市,產量可達4萬余斤,帶動13戶農戶戶均增收5000余元。
“下一步,我打算引進新的品種,例如鱔魚、泥鰍,增加養殖種類;同時完善銷售渠道,做到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帶動農戶增收。”徐玉寶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今年以來,藺河鎮狠抓特色產業發展,新增林下魔芋2300畝、管護老園區5000畝,新建3000平方米陸基養魚主體1個、4萬羽養雞場1座,年產值可達8000余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
“我鎮將構建以魔芋產業為主導,烤煙、畜禽水產養殖、茶葉、中藥材種植為補充的產業格局,做強基地、做優產品、做大品牌,以產業增效帶動群眾增收,實現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藺河鎮副鎮長左名海表示。
截至目前,該縣新增魔芋2萬畝、獼猴桃總面積2.62萬畝,新建茶園1150畝、低改6000畝,烤煙種植面積5600畝,水稻播種面積達1.35萬畝,優化提升獼猴桃園區53個,培育市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個、蔬菜保供基地9個,打造陸基養魚基地2個。“紅茶妹”“三秦碧雲”“秦嵐玉葉”茗茶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秦巴紅香椿、巴農秦葉豆腐柴干粉成為全國特質農產品,嵐皋雞蛋、大米成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榮獲“中國魔芋之鄉”稱號。
農業興則農村旺,嵐皋縣將持續推進發展特色產業種植、規;笏a養殖等產業,實現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為富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