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曉斌
今年以來,嵐皋縣在做好銜接資金、項目監管的同時,把扶貧資產管理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內容,將2013年以來形成的各類涉農資產統一登記管理,在縣、鎮、村三級建立資金使用臺賬、項目建設臺賬、資產管理臺賬,依托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行過程監控,確保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經營性資產不流失、公益性資產作用持續發揮。截至目前,“三級三賬”網絡公開公示平臺訪問量達到25.5萬次,全縣人均訪問1.5次,受益群眾對“扶貧”資產的知情權、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
摸清底子、精準權屬。通過財政、扶貧和鄉村振興部門信息共享,項目建設主體和主管單位與財政、扶貧和鄉村振興部門項目資金清單比對印證,將使用財政涉農整合、專項扶貧、地方債務、蘇陜協作等七方面,以及有效銜接資金投入形成的各類資產分類納入系統監管。“三級三賬”累計錄入各類資產61.33億元,其中2021年監測資金3.63億元、項目233個。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照臺賬逐項分類確定資產權屬。公益性資產中單獨到村的道路和安全飲水資產歸屬村集體,村衛生室納入鎮級衛生院統一管理。對經營性資產單獨實施到村的,所有權和收益權歸村集體所有;對跨鎮村實施的,能量化的量化到村、無法量化到村的據實確權,到戶類資產歸農戶所有。全縣扶貧資產確權移交到縣級部門356個、鎮級112個、村級2210個。2021年,已確權移交縣級部門2個、鎮級2個、村級6個。
突出重點、保障成效。盤活經營性資產,推動其在產業培優、主體做強、助農增收上發揮引領作用。在村集體資金的帶動下,集體經濟空殼村實現清零目標;推動全縣發展富硒魔芋11.6萬畝、茶葉8.1萬畝、獼猴桃2.32萬畝,初步形成以魔芋、茶葉、獼猴桃為主導,畜牧業、特色林果、中藥材等為增收項目的“3+X”產業增收格局;累計建成縣級以上農業園區176個,直接帶動農戶12481戶33680人。把公益性資產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內容,縣財政籌措3000萬元設立災害應急基金,用于恢復農村受損基礎設施;制定《嵐皋縣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按受益人口每年不低于1元的標準計提維修養護基金,增強群眾參與意識;將資產管理和效益發揮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疇,縣紀委監委、審計部門對扶貧資產監管審計實行“全覆蓋”,確保資產運營規范、安全。
規范操作、群眾滿意。堅持權責一致,建立縣政府,縣級行業部門、鎮政府,村“兩委”分工負責、協同聯動的管理責任體系。縣發改、交通、水利等12個部門制定印發了行業資產管理制度規范,各鎮政府對移交到鎮的資產履行管理主體責任,縣鎮村三級壓差壓實管理責任。全縣開發920個護水、護路等公益性崗位,按照在村居住脫貧群眾優先的原則,對確權到村的公益性資實施管護,推動資產管護與群眾就業增收雙贏;經營性扶貧資產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村集體依法管理經營。在縣政府官網設立“項目資金資產監管公開公示平臺”查詢窗口,資產形成過程、受益范圍、管護責任、使用狀態清晰可循。社會各界可根據自己關注的重點進行差異化實時查詢,保證了賬內清楚、賬外明白,賬實相符、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