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嚴紫沁)近年來,嵐皋縣南宮山鎮以“抓硬件打基礎、抓隊伍優服務、抓機制增活力、抓宣傳強氛圍”,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2020年,該鎮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整合視頻監控設備,聯通安保硬件網絡。同步完成鎮、村兩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任務,將綜治中心建設內容延伸到鄉村旅游調度和五防一體、民兵應急、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等,進一步提升信息互聯互通水平、加大協調聯動力度。
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該鎮努力健全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加強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的銜接配合。一方面,在各村(社區)組織村內有影響、有經驗的矛盾糾紛調解能手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特色調解室,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另一方面,鎮司法所以法律法規為準繩,適時為人民調解委員會提供法律指導,積極改變單一調解方式,采取將矛盾調解與普法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調解效果。
該鎮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解決問題,能更好滿足群眾訴求,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通過一張網格管全域,構建起鎮、村、組三級管理網絡。鎮綜治辦干部任鎮級管理員,負責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對全鎮網格員進行管理;村委成員任村級管理員,負責對網格員進行監督管理及考核;各村民小組組長任網格員,負責信息采集、宣傳動員、糾紛調解、治安維穩、上傳下達等工作。
該鎮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從法律規范和道德教化兩方面入手,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激發其內生動力。組織開展集中普法活動6次、防電信詐騙及禁毒大型宣講活動3次、院落會宣傳16次、入戶宣講2000余次,形成“法治鄉村、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通過“新民風十條”的發布及廣泛宣傳,廣大村民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誠孝儉勤和”的良好風氣厚植于群眾心中、外化于實際行動,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